更新时间:2023-12-08 08:08:50作者:佚名
元代,政府开始鼓励私立学校,书院遍布各地。 济南“民子书院”、“复生书院”相继成立。 此后,明清时期大量设立,培养了大批人才。
民子书院是元代济南最早的书院
济南民子谦路百花公园旁,有一座民子谦墓。 闵子骞是孔子的高徒。 孔子中,以德、颜回着称,以孝闻名。 据记载,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齐州(济南)知县李肃在闵子谦墓前修建了闵子庙。 时任蕲州尚书的苏辙题有《蕲州民子庙记》。 墓前立着苏轼兄长的手迹。
元代,各地书院逐渐兴盛。 大多是根据先儒圣物而建,目的是祭祀先儒,励后学。 在此背景下,民子庙旁的民子书院应运而生。 据明朝编纂的《元史·文宗本纪》记载,元至顺二年(1331年)秋七月,“乙未(日),设立民子书院”。在济南。” 这是元文宗的主要政绩之一。 也可以看出,民子书院的设立不仅是官方行为,而且还受到皇帝的直接干涉,所以标准非常高。
民子书院是元代济南书院的前身。 设立后,设山长,主要履行祭祀儒家祖先的职责。 明末,因城内书院众多,位于城外的民子书院被整顿,改建为“孝堂”。
白鹤书院是明代济南最早的书院。
白鹤书院是明代济南最早的书院。 其前身是明洪武八年历城县令周思农在小清河南岸创办的白鹤书店(今明湖中学)。 当时规模很大,有200名学生。 明嘉靖四年,历城人周居奇弃官还乡,立志讲学。 改名白鹤书院,自任山长。 因此,白鹤书院还是有一些民间特色的。 学院接受两种类型的学生。 一类是已经入学,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课或参加乡试的进士; 另一种是通过县试,被纳入“正产班”,常年在书院学习的孩子。 。 由于书院的存在和“几个人陆续卖掉它(获得名气)”,这里成为了住宅区,人们把白河书院所在的村庄称为“白河村”。 白鹤书院一直延续到明朝,被清朝废弃。 民国后,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济南乡司。
至道书院培养了一代名臣尹世丹
至道书院原名“湖南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 济南知府司马太祥本着“兴文人”的宗旨,“在大明湖畔重建佛宫,建湖南书院”,也就是现在大明湖新区的“钟楼基石”。 为维持书院教学,将白云湖等地120公顷良田作为学术田地,供养学生,使之成为真正的官学。 当时,升学副使姚文正负责招生工作,根据成绩确定成绩并给予支持。 “历史上四大诗人”之一的殷世丹虽然年龄最小,家境最穷,但因出色的文学才华,被选为湖南书院学生。 尹世丹后来成为内阁学士,人称“尹阁老”。
嘉靖末年,学副使邹山将湖南书院改名为“知道书院”。 后来,张江陵改名为“体学道”,成为学政衙门。 当时,至道书院建筑高大,“俯瞰城内城外,如掌心”。 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到了明代,书院开始逐渐受到官方的控制。 至道书院与民子书院、白鹤书院、骊山书院(趵突泉东)规模较大。 他们与尹世丹的“船商社”一起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学术团体。
白雪书院是为纪念诗人李攀龙而建
清代,济南书院完全成为正式的官办学校。 当时济南有五大书院:白雪书院、罗源书院、景贤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
济南明代诗人李攀龙在家乡修建了两座雪白的塔楼。 他去世后,明朝万历年间,巡抚叶梦雄在趵突泉东南侧又建了一座雪白塔以纪念他。 清顺治十一年,时任山东布政使张金言见白雪楼日久已倒,遂重建白雪楼五间,以祀李攀龙。 大楼建成,张金言在此建立了白雪书院。 白雪书院兴盛于清代。 康熙第三次来到济南,来到了白雪书院。 在徐炅的要求下,他在额头上题写:“学宗朱嗣”。 后来,随着罗源书院的崛起,白雪书院逐渐衰落。 道光年间改为义学。 白雪塔一直保留到1960年才被拆除重建。
清末罗源书院改为山东大学
清雍正十一年,皇帝下旨在各省会城市设立书院,以更广泛地培养人才。 山东巡抚岳俊立即响应,在明朝都尉衙署旧址设立罗源书院。 它的位置在今天的省前街和芙蓉街之间,面向泉城路。
乾隆年间,后来成为济南著名学者的周永年入罗源书院读书。 时任山长沉其元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是“齐鲁杰出人物”。 当时,罗源书院的学生有去龙洞佛宇求学的习惯。 周永年在佛宇修建的书房,被称为“临济山房”。 旁边的山泉叫临济泉,至今依然存在。
咸丰六年,学者、书法家何绍基应邀出任罗源书院院长,并在济南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 同治元年,慈禧垂帘听政,“顾命八大臣”之一的匡源被罢官,出任罗源书院山院长,讲学十七年。 匡源有弟子3000余人,较著名的有曹洪训、王懿荣、柯绍文等。
光绪二十七年,总督袁世凯奏请设立大学堂。 十月,废弃罗源书院,在此基础上建立山东大学堂,成为山东大学的前身。
济南书院,济南市第一中学的前身之一
乾隆五十九年,布政使蒋澜在今拱街西侧的首佛楼后街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俗称“蒋花园”。 园北主体建筑为三联二层佛堂,名寿佛塔。 嘉庆九年,总督铁保将江源改为济南书院,命济南知府张彭生主持此事。 十年,书院落成,东有布政使署,西有寿佛楼,北有舜宫街,南有罗罗。 家乡的胡同很壮观。
光绪二十七年与景贤书院(原位于后宫街)改为中学,称济南书院。 1914年并入省立济南第一中学,迁至公园强根街。 与山左公学一起成为著名的济南一中的前身之一。
清代济南五大书院中还包括尚志书院。 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进贤泉西设立尚志书院,取“崇尚仁义”之意。 其内建有“尚志堂”,堂后设有十余间画室,以便各国选拔品德优良、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来此学习。 如今,趵突泉公园内仍存有“尚志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