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3 18:22:26作者:佚名
以往的劳动教育存在着“有劳无教”的问题,育人功能发挥不够,劳动教育中除了引导学生“求真”“求善”,还要“求美”。如果说“求真”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求善”是培养劳动品质,那么“求美”就是对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的追求。
“求美”也是劳动教育的美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教育实践中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劳动课程,在劳动中体验乐趣,激发创造力,感受劳动之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通过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激发他们对劳动真善美的追求和真善美人格的形成,从而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教育载体:在“五育并举”中倡导“劳动为先”
2019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式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在传统的五育中,劳动教育排在最后一位,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地位被严重低估,“五育并举”的提出为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五育并举”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头,缺一不可,但应有主次之分。立德树人理念凸显了德育的重要性,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突出了智育的重要地位,“健康中国”战略则使得体育的作用更加凸显。
“五育并举”倡导“劳动优先”并不是否认德育、智育、体育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而是为了凸显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价值。“五育并举”之后,又有学者提出“五育融合”,因为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和融合发展共生和同步推进的,五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是难以分离的,“并举”只是强调了整体性,“融合”才是“五育”的实践方式。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
劳动能树德。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体会到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情怀。
劳动能增智。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劳动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知识的深入理解。
劳动能强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愉悦心情、增强意志力。
劳动能育美。学生在劳动中不仅能体验劳动的快乐,而且还能感知、创造美,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劳动教育与“四育”融合,不仅是教育形式的融合,更需要内容的融合。劳动教育“落地”需要课程化、实践化。各级各类学校可以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课程,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开发综合类劳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