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3 10:50:51作者:网络
能够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但备好课却不一定能上好,这就要看教师的驾驭能力了,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要具备以下环节:
1、巧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即课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导入就要把学生引入文本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和文本进行对话。导入新课的技巧是否巧妙、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可见,采用何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初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而从目前我国总体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似乎很多的教师都没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更侧重于在学生进入状态后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正基于此,有些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难以安静下来听课,甚至经常不自觉地迟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设情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为主线,贯穿全文。
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学习何种文体的课文,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那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朗读、齐读,小声跟读、小组比赛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读、研读,学习一般现代文利用传统的方法读,文言文及古诗词可以采用吟读、诵读、译读、说读、赏读等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感情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
3、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情境。
学生“唱戏”,教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通过几名学生的共同参与“表演”,真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事件的因果关系等,这也将极大地在助于语文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理念。
4、让质疑充满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准备好问题,然学生答出预设性答案,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就认为是错误的。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能够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思想偏激,这就要教师巧妙引导,教师就是引导者。鼓励学生质疑,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表扬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用于参与探究。教师也要适当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节课都有收获。
5、紧扣文本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要有紧扣文本的拓展延伸内容,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味,少了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总觉得这节课不够完整,效果自然是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如果太过重视拓展,但拓展得太早太快,一节课用了一半的时间做拓展,这样的课必然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是不充分的。拓展方式众多,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拓展,比如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或想象能力的训练题,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情感经历或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较轻易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往日的生活连缀起来,畅谈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