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北京实验二小芦校长:亲子陪伴至少需要做两件事!

北京实验二小芦校长:亲子陪伴至少需要做两件事

更新时间:2023-12-27 16:07:27作者:佚名

时代在变,构建亲子关系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陪伴”被认为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而今天,我们必须在“陪伴”之前加上“高质量”这个限定词。

再者,家庭教育的功能和责任是什么?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家庭教育? 如何缓解教育后顾之忧? 思考这些问题不仅对家庭本身提出了要求,也对学校提出了要求。 我们来看看北京实验二负责人小鲁的建议。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分工。 在家庭中,父母为孩子提供优质的陪伴非常重要。 我认为亲子陪伴至少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引导孩子的休闲,第二是回应孩子的求助请求。 他们应该是家庭的首要责任。

儿童有休闲的权利

儿童有休闲的权利。 我从来不认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位老师。 孩子在学校学过一次后,不应该在家里再学。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有分工。 家庭的首要功能是休闲。 休闲其实意味着一种生活品质。 人际关系是生活质量的体现,我们选择的活动、兴趣、爱好也是休闲质量的体现。 品质的背后其实是德育,是价值观的导向,是你希望孩子获得的东西。

北京实验二小_北京笫二实验小学_北京实验二小有多牛

1932年,胡适先生向北大毕业生演讲,赠予他们《真药三味》。 当然,他的原话并非如此,是后人总结的。 真正的三药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 在谈到兴趣消散时,胡适先生提到,一个人的成就其实最终取决于他如何度过闲暇时间。 一个人白天是教授,晚上却打麻将、赌博,内心就是一个赌徒。 白天,一个人在商店里当服务员,清理桌椅,晚上则阅读历史和考古资料。 他可能是一位历史学家。 这就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休闲的关系。 休闲品味和品质的形成是家庭的责任,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

回应孩子的帮助请求

北京笫二实验小学_北京实验二小_北京实验二小有多牛

为孩子提供优质陪伴,家庭可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时,提供真正的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矛盾、冲突,不知道如何选择或处理时,往往第一个向孩子求助的就是父母。 如何处理一切,无论是冲突、困难还是选择,都是价值观的另一种体现。

可以说,这两方面的陪伴体现了家庭传统,也就是家庭的选择。 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两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陪伴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陪伴? 首先,父母应该尊重孩子。 当孩子与父母交谈时,父母应该倾听,提出问题,然后说话。 他们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放在后面,把孩子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放在第一位。

第二个陪伴是参与。 无论是听、问、说,从尊重开始,还是一起参与活动,强调的是同理心。 最重要的是防止三四口之家每人拥有一部手机。 他们都是心胸低下、不关心别人的人。 我们学校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比如“一二一”活动,孩子牵着两个大人的手,一起做体力活动,增加亲子之间的幸福感和亲密感。

我们建议孩子每天问父母一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和孩子一起交谈、交流,并拿笔记本记下问题。 一个学期过后,回头看看孩子们问了哪些类型的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 从这个层面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家庭的氛围。

转型时期,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了变化。 它将如何帮助高质量的陪伴? 拥抱信息技术,但要谨慎使用。 当孩子年幼,缺乏自制力,还不具备独立使用能力时,就需要监护。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的好处之一就是它可以让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

北京笫二实验小学_北京实验二小有多牛_北京实验二小

例如,我校部分学生家长参与援疆、援藏。 得益于信息技术,视频对话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陪伴,让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具时代特色。 低年级的孩子写不了那么多字。 让他们录制语音信息,他们的父母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并保存。 父母也可以对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只要掌握了原理,即“道”问题解决了之后,“术”就看各家的创造力了。

为孩子提供优质的陪伴,家庭还应该有祥和的氛围。 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教育焦虑,家长的焦虑还在持续蔓延。 人什么时候容易焦虑? 只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家长常常有两种不确定感:一是不了解孩子现在的状态,不明白孩子哪些事情做对了应该支持,哪些事情做错了应该纠正。 另外就是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这自然会引起很多焦虑。 父母自己没有决心和标准,只好向别人学习,认为与别人一致就不会落后。 他们完全看不到孩子们有不同的基础,看不到他们的潜力和差异,所以教育效果不好,从而加剧了焦虑。

面对这样的焦虑,父母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提取成功成长的秘诀,也看到自己缺少的一些东西。 家长需要梳理一下,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辅导技巧,找出适合孩子的辅导方法。 如果你了解了一切,你就不会惊慌,你的孩子也会在祥和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得更好。

(作者卢永利是北京市实验第二小学校长,本文摘自作者在“转型期亲子关系构建”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