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1-06-10 18:17:03作者:admin2

谈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效益?笔者认为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学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和创造的舞台
到外面讲课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教材有可能不同,学习进度有可能有差别,而学生的情况不可能在一时半刻了解清楚,教师对学生是陌生的,而学生对教师也不熟悉,尤其在有评委听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讲课教师就应该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思想活起来。此次讲课的教师都做得很好,每一个课堂气氛都能做到有序而活跃。
讲课教师在与学生见面时,会融化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和教师亲近起来,课前会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讲课时,教师会布置一些具体而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去思考、去完成。当教师提问时,会把答案让学生尽可能补充完整,而不是毫无耐心地代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最后会有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本节课劳动后的成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想法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同伴”,他们和教师一样在课堂上是问题的解决者、劳动成果的创造者。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发现和创造的权利,不要代劳,只需要在学生有所成就时加以及时的鼓励,同时要以各种方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2 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学会融入集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很多初中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还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会有多大,缺乏责任心。信息技术课堂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好地方。在此次教学能手的观摩课上,都很好体现了小组学习的良好效果。小组的分法或大或小,但在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体会到为集体而“战”的快乐。同时,小组学习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竞争并获得乐趣。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尝试把小组学习的方式运用起来,并希望不断探索这种方式所能发挥的最好效果。不过,如何分组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不是随意几个学生一组合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最好小组成员之间分出层次来,这样能让学习较好的辅导落后生,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当然每一个小组都必须有一个有能力更主要有责任心的组长。这样其实是把“大”化“小”,教师统筹各组之间的学习,而小组长统筹本组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合作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教师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需要教师给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或者鼓励,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就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都需要教师学会评价学生。有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都是那么恰当,笔者很是佩服。虽然她没有运用过于华丽的词藻,但让人听起来很合适。比如开始时,大部分学生有些拘谨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只有一位学生大胆举手并连续两次回答,这位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夸他“回答问题很积极”,并给该生所在组加分。这些都在暗示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后来确实起到了效果。当有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完成还没学到的内容时,这位教师及时发现并表扬他说“没有学过的能够通过自学而完成,很了不起,这就是成就”。笔者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学会评价学生。
还有教师让学生自我评价,采用的也是小组学习,当某个小组正确回答了问题或是完成了某项任务,那么就为本组赢得一分,但分数不是某种具体的分值,而是让学生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靠什么品质而完成的,如智慧、勇敢、团结等,那么教师就会把该标志赋予该组。其实这也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的某些品质和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内容倒是其次。
4 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真正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千差万别,在课堂上的表现永远会超出教师所想象到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没有足够的应对方法,那学生产生的状况就会让人应接不暇,甚至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有一位教师很棒,他的这个班学生不怯场,并且还有几个“捣蛋鬼”,在课堂上给这位教师制造了很多情况。而这位教师很好地处理了种种发生的情况,让课堂顺利进行。其实在很多学科的课堂上都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可能更多。比如:某生在上课时突然把别人的电脑关了,某生在完成任务时做一些搞怪的事情,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讲课的进行。教师如何制止学生的这些行为,同时把他引导到学习中来,的确需要有很好的应对能力。
5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让课堂丰富起来
如今有很多教师运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运用此法时应该遵循:任务设计得既有趣从而吸引学生,还要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他所学习的正是一种可以帮助他解决生活中某些问题的信息技能。笔者认为,任务的设计还要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有一堂课开始时设计得很美,让笔者感觉像是在听语文课,其实在这堂课完成后,需要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学科之间应该相互融合,会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6 要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的任务就结束了,还要认真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比如在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学案的编写、备学生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以“备学生”为例谈谈。
备学生就要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必要的过程。见学生并不是要预先教给学生什么东西,而是拉近彼此的关系。另外,见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比如讲网络下载,要清楚学生平时是否下载过文件,曾经使用过哪些下载工具。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时才能预见他们会完成到什么程度,自己需要进行何种程度的指导等。但不要给学生涉及过多的要讲的内容,因为这会降低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更不要领着学生提前学一遍,因为这样课堂教学中就缺少生成的东西,学生的思维会被束缚。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效益,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