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4 09:56:32作者:佚名
写实记录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回过头来看自己、反思成长经历、感悟生命意义的过程。选择什么来写,这反映出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所选定的成长经历要详细记录,既便于考证、打假,也便于从中分析把握具体的潜能、品质等。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被大量的智能设备跟踪着、记录着,形成了自己很少觉察到的“数据自我”和“数字生态圈”,这为记录学生成长经历及其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走专业化评价之路
在诸如婴幼儿奶粉质量之类的专业问题上,我们是相信少数质检专家的意见,还是相信多数群众的意见呢?当然,许多人可能倾向于两方面的意见都要听,问题是在这两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时候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完全相左)到底听谁的?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社会上不少人既不听环境部门关于空气中辐射剂量一直在较低水平的报告,也不听专业人士关于不当或过量食用碘盐或其他碘化物会导致潜在的副作用的劝告,将超市食盐抢购一空,这让我们发现社会有时不够理性,缺乏应有的专业态度。坚持走专业化之路、让专业人士说了算,让学术的内在逻辑成为专业性工作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知识界部分学者或者依附经济,或者依附西方知识体系,专门找一些有关中国的数据,放入西方的价值体系、技术模型中,然后得出一个研究结论来,很少踏实地研究中国实践,很少在中国叙事或中国故事的基础上把经验材料概念化、观念化或理论化。学校教育过分地与经济联姻,会造成专业底线要求的遗忘。无论是学校物质设施,还是制度规定、活动安排等,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丢在一旁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专业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重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无疑是个专业活儿。素质是内在的,一般不能直接观测,需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间接分析、推测。素质与外在表现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同样的行为可能为不同的动机驱使,同样的意图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素质状态不那么稳定,尤其要慎重对待。找到某种素质的关键表现,并且对有关表现的水平进行划分,就像找到血压这一外在指标来判断心血管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样,挑战性很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非下苦功夫不可。而当评价结果与高利害的招生录取挂钩时,这个难题必须攻克下来。要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实操,造就一支专业化评价队伍,采取专业化的程序、办法进行。在当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适宜从最基本处做起。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规定几条底线要求,如劳动实践多长时间,完成什么样的劳动任务;开展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完成怎样的研究报告;学习怎样的选修课程,完成怎样的作业或作品等。达不到底线要求的,可在招生录取时否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