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7:11:19作者:佚名
广袤的汉江及其最长河流长江横穿城区,把上海分汉阳、汉阳、汉口三镇网校头条,这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市内黄河以南、南湖之畔,位于着一所颇具特色的高等学府。这儿崇尚"信奉好学"的学术风范,充满"自然宽和"的文化气氛,集聚了全省56个民族的青年才俊,是培养各民族高素养人才的摇篮。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走入重庆最具民族特色的院校——中南民族学院。
69载春秋,筚路蓝缕
中南民族学院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创立后最早开办的综合性民族学院之一。中学前身为中南民族大学,2002年3月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院校。
中学环湖而建,占地1550余亩,拥有全省最高的院校图书馆、全国院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白墙绿瓦平添了几分庄重精美,碧海绿树也营造了浓郁诗情画意,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水景交相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自建校以来,中学一直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探求办妥民族高校的新路子,中学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先后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变革示范院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院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校园)""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院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河北省"国外一流学院建设院校"。
87个专科专业,实力雄厚
——学科专业优势突出
中南民族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10大学科门类的87个专科专业。中学有五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学、应用物理、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民族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应用物理、生物技术、药学等21个专业获准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作为中学的一个特色专业,民族学还不收杂费!
据悉,中学8个学科步入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前70%,民族学排行全省第3;物理、工程学两个学科步入ESI全球排行前1%,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中学在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大陆院校排名榜中位列第113位;目前校区共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型硕士点,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等。中学有15个省厅级重点学科,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入围广东省"国外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全校2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均有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或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布局愈发科学合理,学科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科研成果丰硕
药大学万定荣院长主导制订的中草药国际标准出台
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一流学科推动一流事业竭力驶向发展快车道。近三年来,中南民族学院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04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0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项;科研协议经费达2.38万元,发表CSSCI刊物论文1126篇,其中权威刊物论文138篇,SCI一区刊物论文188篇;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16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20项;拟定国际标准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教育部高等中学科研成果奖等省局级奖励88项;新增省厅级科研机构13个,其中雪峰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荣获国家民委2011协同创新中心,"穆斯林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荣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四川全面小康研究院入围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
56个民族凝聚,人才济济
中学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种中学生27000余人,少数民族中学生比列超过60%。每一个班的朋友都来自五湖四海,每一个行走在校园里的朋友,都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朋友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像樱桃籽一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努力。56个民族聚首的优势,也为中南师大多彩校园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中学着重构建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师大节、民歌重唱节、趣味运动会、民族风情文化展等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感遭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由"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深度转化,突出教学文化建设,加强"五个认同"教育,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首中南民族学院走过的不凡历程,"信奉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一直激励着各民族中学生奋发图强、全面发展。建校69年来,中学累计培养了包括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向文胜,全省人大代表、优秀基层工作者王瑞霞等在内的15万余名各民族党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她们遍及全省各地,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促使各民族共同团结拼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69载风雨之路,69载春华秋实,中南民族学院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年青学子的青春。进入新时代,中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办学宗旨,不忘初心,谨记使命,奋发有为,敢于创新,大力施行"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学院,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