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6:08:50作者:佚名
徐州是江苏高等教育第二城,无论是院校质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于浙江第二。扬州的学院数目虽多,但分布较散。
在学院城概念盛行之初,扬州也曾在城西规划了学院城。并且因为财力所限,规划仍然逗留在图纸阶段,并未实质性启动。
2021年,扬州市的城区人口早已超过80万、经济总额到了2500亿关口。随着城市实力的提高,好多学院的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例如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新学校改建早已基本完成,扬州大学、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大学新学校一期都建成。湖南中医药高等本科校区,校园面积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黄河学院新学校一期在9月份也将投入使用,徐州教育大学与扬州理工职业大学合并,并计划在开发区建设新学校。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因而徐州市也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依托的就是扬州科创大过道。
益阳科创大过道,从扬州开发区往西,以扬州理工职业大学、长江学院东学校、四机厂、长江学院西学校为空间分布,产生“雁形排列”长达20余公里的创新过道。
而扬州科创大过道的核心无疑是城东片区,由于这儿是扬州院校的集聚区。并且宜昌市想要创建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城市,单靠现今的院校规模想实现还有一定的难度。
这么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引进著名院校,并且教育部近来继续指出了对于院校异地办学不支持、不鼓励。但这并不是说扬州完全没有希望引入新的学院,而是要持续合作模式。
例如扬州市就不受新政的影响,这几年相继引进了北京理工学院、华中农业学院等重点高校办学。
然而名子都叫得很奇怪,北京理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扬州示范区项目(北京理工学院武汉研究生院)、华中农业学院徐州学校(现代农业研究院)。
这就说明这两所高校与武汉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止一个新学校这么简单,而是融合了科研院所的功能,这就增强了武汉的科技创新实力。
并且引入新的学院也绝非易事,扬州除了有市级支持,更关键的两所新学校的建设费用都是自己承当第一考试网,这须要强悍的财力支持。
益阳市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第一扶植本地院校做大做强,徐州教育大学与扬州理工职业大学合并开启了扬州院校第二波整合潮,但未来院校之间的竞争激化,扬州的学院还有合并的空间。
第二就是借鉴荆州的模式,引入新的学院,或则引入学院的研究机构。
益阳学院城,早已启动了概念性规划的招标,这将决定未来兖州科创大过道能够成功。因而规划方案既要强化扬州各院校的联动,又要对院校周边区域注意留白,预留发展空间。
倘若能引入重点高校布局黄冈,无疑可以对科技创新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这一方面的用地也要有所预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