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6 17:15:01作者:佚名
办学空间的“物理变化”,催生出内涵建设的“化学反应”,山西高校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仗,大学的“大”得以真正体现
2019年10月19日,对于原山西农业大学和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当天,一所百年学府、一个省级科研院所两个单位合署后成为一个单位,名称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新农大构建了拥有二级机构的法人治理模式,办学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学校目标管理、部门协调服务、学院实体化运作的治理体系初现雏形。
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和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合并组建新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探索融教学、科研、演艺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团合一的办学模式。又是一个“先手棋”“关键招”,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演艺市场共生共荣。
从办学空间“物理变化”到产生“化学反应”内涵建设,一场旨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重塑性改革正在掀起。山西农业大学规划合作部部长方亮对这场改革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农大是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大部制’和‘院办校’改革,打破了条块分割,打通了政产学研用合作堵点。通过重塑内外部关系结构,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真正加速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效率和效益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马铁华教授是中北大学仪器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该学科作为中北大学的“王牌”学科,整体实力雄厚。2017年,学校进行学科结构优化,马铁华教授及其团队服从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并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成立了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极大地充实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长足进步,该学院自动化专业2021年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目前已获省内审核通过。
2017年以来,我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总数增长41%,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我省“0”的突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列41%,新增10个学科新进入ESI前1%。与此同时,全省高校创新平台获多项突破,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10类国家和教育部创新平台上实现了山西“0”的突破,新增国家部委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总量增幅达到44%。高端人才“产出”量突增,黄庆学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阳升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国家“杰青”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国防科技“卓青”1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16人,另有1人获得“科学探索奖”,高端人才增量位居中西部地方高校前列。与此同时,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初显,李魁武院士、金智新院士,以及郑强、黄桂田、孙宏斌等一大批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纷纷加盟我省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表示:“高等教育必须回答好两个问题,那就是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大学?大学的发展在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在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落实省委关于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的决策部署,是实现‘双一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还在继续,随着“三个优化调整”不断走向深入和“1331工程”提质增效,山西高校的排名和影响力正在节节攀升,“象牙塔”周边那道无形的围墙正在加速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条条连接校地、校企合作的通衢大道。(记者贾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