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7 21:16:45作者:佚名
本报讯(实习生陈竹记者周凯)近日,记者从清华学院管理大学据悉,该大学将变革现行大专生教育体制,中学生在4年大专阶段中,有3年接受通识教育,分为中学层面的1年通识教育和大学层面的2年通识教育。在最后1年内,中学生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修读某一专业的选修专业课程,同时完成论文和答辩,获得该专业学士学位。
据清华学院管理大学教授陆雄文介绍,变革自10多年前就已开始,经历了几个阶段,由最初的2年通识教育、2年专业教育的“2+2”模式,到2005年清华学院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后的“1+1+2”模式,即1年中学通识教育,1年大学通识教育,2年专业教育;再到明天的“1+2+1”,将通识教育的年份进一步扩大至3年。“由于大专生在步入学院前还没有充分的打算,因而希望给中学生3年自由的时间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据介绍,在该大学2年的通识教育中,更降低了如哲学、社会学、领导力、道德伦理、修养等课程。陆雄文表示,这是由于在当前,结业生的专业知识和选择的职业常常关系不大,因而培养优秀的领导力、沟通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人所应具有的世界观”,则被摆到更重要的位置。“新的教育方法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更注重于启发中学生的思维。我们的理念是为社会培养有领导力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要使中学生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陆雄文说。
为配合专科教改,清华管院还推出全员导师制度第一考试网,推行导师与中学生一对一的“结对子”,中学生在和导师的沟通中,对课程作出更好的规划。目前,大学有班主任152名,专科生每届120人,每位导师一届最多招收两名中学生。为防止导师制流于方式,导师会定期接受专业人士培训学习怎么跟中学生沟通、认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中学生,导师之间都会定期举行大会交流。据悉,还约请海内外管理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前来为中学生和青年班主任们“学术加餐”,并开办“第二课堂”,与全球著名企业共同构建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通过全员导师制度实现无缝对接,即通过导师和中学生的沟通,让中学生学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判定和剖析提出自己的框架,导师再指导其去从事社会实践。
此外,这次清华管院变革也是为清华学院的通识教育变革“探路”。近日,清华学院早已在筹办创立大专生院,将现行的专科第一年所有中学生不分专业,接受通识教育的制度拓展到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