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20:12:20作者:佚名
近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新丝绸之路——丝绸皮草先锋”项目荣获职业教育赛道金奖。 近年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频频荣获“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展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 那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亮点呢? 取得了哪些成果? 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千胜。
优化专业布局,精准对接大湾区产业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 一直是广州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 林千胜告诉记者:“经过长期思考,学校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专业经验、专业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相关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范职业学院优化了两个专业布局:方面:一方面,对接区域重点,针对急需行业需求开设新专业;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老专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从专业名称、专业内涵、专业课程体系、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到实训基地建设等全面升级。 堵塞。 林千胜告诉记者:“比如,学校针对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汽车产业,准备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专业,还把管理学院改为管理学院。”现代物流学院不仅赋予该专业更加鲜明的行业背景,还通过建立现代产业学院促进校企合作,如与京东物流、广州港等物流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还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校根据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在校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四个维度开展专业预警评估,对专业进行调整、停办、合并、转专业。不断推动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区域产业共生、共同成长。 据统计,近三年来,范职院新增“会计信息管理”等5个招生专业,暂停“应用电子技术”等2个专业; 2021年招生专业46个,招生专业与办学服务区域与广东省、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匹配度100%; 专业(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8个,即所有专业群均为省级及以上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产教结合,形成“1+M+N”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明确主要目标是培养服务大湾区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术人才。 瞄准高端产业、高端产业,汇聚政、校、行政、企业各方力量。 “1+M+N”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形成,即“1”以人才培养为主线; “M”是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为主体的多方力量; “N”是以工业学院为主线。 主要出发点是与职教集团、实习基地、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精灵”合作项目等多个载体共生的校企合作平台,持续打造“多主体协作、多要素联动、多载体并行”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丰富的校企合作新格局下,范职院的产出十分可观。 据统计,学校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7个工业学院,打造集产、学、研、转、创新、应用于一体的实质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学校和企业牵头建设5个职业教育集团,开设23个订单班,推出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建立了珠宝玉石珠宝检测中心等省级以上技术协作中心1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协作中心2个; 项目设立工坊、工作室等70个“精灵”校企合作项目,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流程改造、技术服务等项目。
林千胜告诉记者:“学校下一步将加快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主体联合、企业主导、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治理架构。” ”,加强校企合作过程管理,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为契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范职院还是高校“三轮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单位。 为形成全员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学校积极实施“三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统筹办学、育人、育人等各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教学、人才培养。 以人力资源的力量,打造“一体化建设、两个主体并重、三融合并举、七大体系联动”的“1237”三轮教育新模式。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学校依托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文化建设”作为师生思想精神家园、网上服务大厅、教育教学平台、时代文化阵地。
开辟人才培养渠道,促进毕业生“有尊严、更有体面、高质量”就业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全方位升学通道,是突破职业教育发展天花板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范职院已连续12年对初高中开展“三两细分”。 2018年以来,范职业学院每年与对口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和转型考核计划。 除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外,中等和高职院校在职业岗位和职业范围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还体现了课程设置深度和广度上的递进和延伸。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高职院校共招收中职毕业生1952人。 其中,十九级高职毕业生468人,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
同时,范职院与本科院校开展高水平协同育人试点,通过3+2、2+2、4+0、2+0等模式联合培养学生共计1986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典范。 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高端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为学生打通高等教育升学通道外,范职院还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精准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有尊严、更有体面、高质量”就业。 林千胜向记者介绍,针对学生就业,学校从打造“就业信息网+新媒体”全方位立体信息服务模式、精准推荐岗位、精准帮扶毕业生三个方面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有困难。 服务。 据了解,范职业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不断完善。 近三批毕业生首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匹配率、升学率稳步上升。 其中,首次毕业目的地落实率超过97%,专业匹配率超过86%。 毕业生以其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范职院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毕业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就业,从而逐步改变社会、家长、学生的认知。”学生走向职业教育。 吸引更多优质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从而打造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持续为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林千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