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20:07:33作者:佚名
10月27日至10月29日,第五届“中国科大”由浙江、湖北、陕西、福建、江苏五省汉语研究会联合主办,浙江人文学院承办科学技术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部协办。 “全国大学汉语论坛”在浙江科技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知名教育专家、语文教师、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共同探讨如何激发2000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代背景下,让大学语文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大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无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平视率成为衡量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新’建设与大学语文建设”、“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想政治”、“新版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及研究”、“大学语文与通识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如何学好第一门大学语文课? 成都师范大学孟成华老师提出:“首先要跟学生明确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的区别。” 他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道德品质,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滇西理工大学李瑞恒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从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元素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以诗教人、以情感感动人、以美育人、以育人。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春风化雨。 推进高校语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 例如,《诗经》中的《秦风间甲》,可以从《在水一方》这首歌曲中引出,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诗,然后进行讲解、阅读和分析课文,品味其中的韵味。与学生一起体会诗词美的文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内涵,品味汉语之美,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仅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更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西北大学刘锐老师在会上提出了这一观点,引起了在场专家和老师的共鸣。 为此,刘老师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游戏情境能有效激发00后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语文课更具吸引力。 为此,他建议高校汉语课程建设要探索汉语的游戏元素,回归汉语的游戏精神。 他举了课堂上提到的案例,“知识、写作、阅读三大板块都是有规则的。比如《六书》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字形成的游戏,阅读和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则。” “整合知识作为一个严肃的游戏,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无用,其本质在于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特点。”
“沉浸式体验”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福州外国语大学李淑琼老师提出将“沉浸式教学”引入大学语文课堂。 “所谓沉浸感,就是通过沉浸式的方式让学生有参与感,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她讲述了戏剧教学的话题,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角色排练剧本,并分析朗读中的角色扮演。 把握人物语气、表情的特点。 每组学生表演结束后,其他组的学生都会对该组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且有根据的评价。 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一段他们认为最有语言特点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讲述自己所读的这段话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表演者和观看表演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 另外,在小说教学专题中,李老师以《香菱诗》为案例,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和原作中,帮助学生对黛玉和香菱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师生们共同沉浸在汉语学习中。 在快乐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学语文对话与新变化”。 浙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单胜道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天,当教育部提出推进新工科、新医学、新农学、新农学建设时,文科,并倡导“四新”建设,大学语文也迎来了交流与变革的时代。 “新时代,如何完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如何建设新文科?如何用大学语文补充新工科、新医学、新农业建设?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融合” “各个学科的学科?这些都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学语文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在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浙江科技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自1993年开办以来,已有30年的历史。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改革。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教育成效显着。 学院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经验,建立了以汉语言文化为基础,文学、应用写作、口才融为一体,读写并重的教学模式; 依托大学语文课前讲座和汉语之夜——大学语文教学成果展、美丽安吉征文大赛、读书月、大学语文阅读报告、小Q阅读等品牌栏目,构建了应用型大学理科通识教育体系和工程,全面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中文(语言和文化)素质,为其毕业核心指标点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学校大学语文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编写的教材被批准为省“十三五”形式教材和“十四五”四新教材项目。
展望未来,“四新”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 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叶寒表示,以“加强学科融合,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贯通古今”为理念,中国与中外、增进国际理解”,突出汉语的人文、美学层面,以性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互鉴为路径,构建以文学为核心,以文学与理工科、经管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等学科为延伸,以文学经典选读、跨学科阅读、跨学科研讨、数字资源为要素,构建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新体系丰富语文学习新形式,创新语文学习新模式。
浙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单胜道,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部副主任刘子辉,全国大学中文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会长陶然教授大学华人研究会、浙江大学华人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孟欣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大学齐永祥教授、西南大学董晓宇教授、中山大学王威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桃光教授、浙江科技大学叶涵研究员、高宇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何源副教授、湖北大学杨剑波、喀什大学周金生教授探讨了北京大学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转变主要从事新时代大学写作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研究、大学语文探索与实践、新文科等方向的研究。 会议就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等话题做了报告发言。
会议交流中有共识、有碰撞,汇聚了经验和成果,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在论坛精彩的“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环节,浙江科技大学易翔宇老师、浙江师范大学何炯炯老师、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魏晓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