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9 15:12:46作者:佚名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赢得了改革先锋、百花齐放的美誉,成为台州市职业教育的领头羊。 众多成绩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发展特点是什么?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学校性质几经变迁。
温岭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市第一所职业学校。 始建于1964年,原址位于松门镇神芝堂里(今松门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性质、校名曾多次变更。 1964年至1972年从事劳动教育,学校定名为“温岭县劳动学校”; 1972年至1984年从事普通教育,学校定名为“温岭县五月七日工农兵学校”,招收全日制普通高中生,教学质量与当时的温岭中学齐名; 1984年改制为职业高中,是我市第一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 学校更名为“温岭县农业技工学校”,直属温岭县人民政府,浙江省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之一; 1999年4月,经省教委、省计经委批准,学校升格为“温岭职业中学”。
温岭县农业技术学校老校长、书记合影。
1996年毕业于“温岭县农业技工学校”的王永江,现已在该市职业中专任教16年。 他亲历了学校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全市职业教育从起步到春天。 “当时的学校是一栋石头楼,顶上只有两层,70多人共用一个水龙头。我们是电子电气专业,男生也很多,一个宿舍里挤了30多人。宿舍里经常出老鼠,我还遇到过一次,一条蛇爬过我的被子。” 王永江说,虽然环境简陋,条件艰苦,但当时学校的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都不错,前来学习的学生很多。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于区位劣势的制约和城镇化热潮的影响,我市职业中等学校陷入了低谷期。 1998年,我市以“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斥资1.2亿元在乌龙山脚下建设占地300亩的职业教育城,建有市级职业技术学校、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市级教师培训学校、市级技工学校一所。 他们纷纷搬入职教城,但该市的职业中学还没有搬入。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致相当”的目标。 温岭各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但招生难度较大。 那一年也是王永江重返学校任教的第一年。 “当时学校有了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环境改善了很多,但招生却很困难。” 王永江 我记得,每次期末,各大职业学校都会在中学门口摆摊。 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推销自己,恳求学生来学校。
2006年,该市职业中学最终迁至职教城。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全市职业中专迎来发展春天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市教育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通过自愿申请招收初中毕业生,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各学校的专业建设。 。
经历了寒冬的冬眠后,该市职业中专开始迎头赶上。 2010年以后,每年都更上一个台阶,这所老职业学校也迎来了美丽的春天。
2012年6月,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首次进入全国大赛,荣获二级汽车维修项目一等奖。 截至2018年,学校在全国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中累计获得金牌12枚,每年均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 2016年,他一次性获得三项全国一等奖,并获得所有参赛项目一等奖。 近三年浙江省创业大赛中,9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38名学生分别获得省二、三等奖。 近三年,学校有5个项目荣获全国文明作风竞赛一等奖,连续五年荣获“全国文明作风竞赛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全市职业中专获得的金牌总数占台州市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占温岭市金牌总数的80%。
荣获市职业中专技能大赛金奖。
“全校上下都在努力发展专业,我校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汽车维修专业上,汽车运行与维修专业是‘十三五’浙江省首批品牌专业' 时期。” 市职业技术高中副校长张明文表示,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师生在全省乃至全国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有力提升了学校内涵建设。 学校还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云民先生、爱星集团董事长陈和林先生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五年来,学校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在台州职业教育行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浙江省级项目3项。 3项成果获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成果获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才定制化培养,市级职业技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职业教育城市中,除了本市的职业中学外,本市职业教育集团中的龙头学校是本市职业技术学校。 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示范学校之一。 近年来,市职业技术学校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主动适应温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品牌专业,打造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
说到“非凡蛋糕手”,或许大家都不陌生。 在部分学校食堂,“蛋糕手肥肥”成为指定早餐供应商; 在市区东汇社区西门,“曹手飞飞”也有一家实体店。 事实上,这家生意兴隆的糕点生产企业是该市职业技工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 店内引入流行的烘焙理念,并与现代学徒模式相结合。 从校内外选拔优秀的烘焙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负责生产指导和运营管理。 校内工作坊分批选拔优秀的烹饪、糕点学生进行实习。 参与产品生产。
市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产教融合促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蛋糕手非凡”旗舰店、“巴郎果园”电商店、“橙子”创业超市、“欧菱”服装工坊、“海螺”创意空间等门店,成为教师培训和实践技能的场所。学生。 赛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大平台。
学校遵循“社会研究-企业咨询-行业共建-校校合作-企业考察”的模式,专业建设走与名企、名校(研究所)强强联合的道路。 例如,工业设计与精密测量专业是与浙江大学、爱思达集团等合作的实用型新兴专业; 泵制造与控制专业是与兰州理工大学、利奥集团等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是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钱江集团合作的高新技术专业。 “与名企、名校的强强联手,不仅加快了专业的发展道路,使专业建设高度契合当地产业需求,也提高了专业的发展水平。” 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蒋再智说。
目前,学校重点建设机器人制造专业和无人机专业。 无人机专业仍处于组建阶段。 在9月份的全国技能预赛中,学校位列浙江省第二名。
机器人制造专业与爱星集团合作,投入巨资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标志着高端定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展开。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产教融合才能让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断发光。” 姜在智表示,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甚至优秀的“工匠”,为当地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涌现出坚实的基础。技能型人才群体。
市职业技术学校机器人实训室。
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太平高职日常生活
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太平高级职业中学也是一所不能不提的学校。
今年3月,学校研发的创新创业发明“五水共治河道浮物自动无人机清除设备”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此后,学校连续十年成功荣获创新创业小发明大赛一等奖,是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中等职业学校。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恒而不平、实用耐久”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
模型制作所需的60多个零件被分发给班上每位学生,他们协作完成了“平行起重机模型”的设计和组装; 学生们提出想法,在专业老师的技术指导下共同完成了“并联起重机模型”。 《和谐奥运系列》平面设计作品; 机械专业的学生制作了铁制粉笔盒,作为礼物送给学校各班级……太平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创新创业大赛我们不需要刻意准备参赛作品,从学生每天积累的作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往往就能超越别人。” 学校实践训练办公室副主任童令华告诉记者,学校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日常教学,注重日常积累和实践创新。
学校党办主任陈海勇是第一个接手“创新课程”的人。 “创新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就像两条腿走路,只有相互配合,创新思维才能真正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陈海勇经常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问题开始思考,提出自己的尝试和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我们需要企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念和技能支持。” 冯建荣校长表示,“科技创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就会研究什么。包括设备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改进。” 学校与台州明超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童玲华带领学生帮助设计该公司研发的DX压力控制器的外壳结构。 本发明经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批准。 荣获校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 该产品也成为公司出口中东的主导产品。
市职业技术学校一角。
聚焦产教融合 让职业教育更加接地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新形势、新要求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 根据学校设立的专业,产业与教学要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让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加脚踏实地,在选材上更加切合实际。 市场一体化让职业教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
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实施产教融合,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服务转化能力。 例如,“中国医药温岭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光电研究院”就是由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医药集团共建。 太平高职牵头成立鞋企、科研机构等21个合作组织。 “温岭鞋业产学研联合体”与市职业中专牵头成立“温岭市汽车维修产学研联合体”,覆盖吉利集团、广汽集团等32家实力汽车制造维修企业吉奥集团.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校外实训基地232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9个,覆盖所有专业。
“通过这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实现了‘干中学、边做边学’。在他们眼里,课堂就是车间,老师就是主人,工作就是工作。”是产品,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网校头条,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温岭经济发展的能力。”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虽然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下一步将组建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的职业教育联盟统筹建立全市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信息交换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体系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领导和规范,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融合发展。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