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3 15:53:20作者:网络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中结论更要重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学科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语文课的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语文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语文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让语文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生成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
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
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
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
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
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
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
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
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