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印度迁都南亚次大陆三面环山:异族频频入侵的文明摇篮!

印度迁都南亚次大陆三面环山:异族频频入侵的文明摇篮

更新时间:2023-12-31 20:12:59作者:佚名

印度迁都

南亚次大陆三面(西北、北部和东北)三面环山,其余部分面向印度洋。 从地形上看,这片看似“与世隔绝”的大陆孕育了独特的古印度文明。 然而,西北山脉之间的差距的存在,使得异族频繁入侵。

在海洋文明开始之前,山口是次大陆与外界沟通和外星人入侵的陆路通道。 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从西北山口入侵,使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走向终结。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也通过西北山口入侵南亚。

▲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雅利安人入侵后,南亚文明版图从印度河流域逐渐发展到恒河流域。 恒河流域成为雅利安人印度文明的摇篮。 新征服者突厥裔穆斯林莫卧儿人入侵后,南亚的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两个平原之间的德里。 因此,德里在随后的历史中在印度的政治中心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恒河流域孕育了许多早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国家

但英国殖民者到来后,印度有了另一个政治中心——加尔各答。 原本默默无闻的加尔各答在1772年突然崛起为英属印度(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的首都,并在莫卧儿帝国灭亡后(1858年)正式成为首都。 1911年,英国决定将印度首都迁回德里。

英国为何让加尔各答取代德里的政治角色? 印度为何反反复复?

▲胡马雍陵,莫卧儿第二任皇帝胡马雍陵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加尔各答的崛起

当德里还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时,加尔各答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列强开始占领海外殖民地。 南亚西北部的山口不再是次大陆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

首都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尼西亚_印度的首都

1600年,英国人以贸易之名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打着促进贸易发展、互通有无的名义,实际上是英国逐步殖民南亚次大陆的工具。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一个渐进而深入的过程。 当时,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统治下的帝国实力强大。 一开始,东印度公司选择通过支付卢比来试探统治者的反应。 1698年,东印度公司每年向莫卧儿人缴纳一定数量的卢比,以获得加尔各答的自由贸易权。

由于加尔各答地处恒河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是理想的海上运输港口。 此外,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土壤、盛产黄麻和稻米,使其成为英国殖民者理想的贸易站。

▲加尔各答地理位置

随后,东印度公司将加尔各答设为其在南亚的贸易总部,源源不断地将从次大陆捕获的工业原材料和财富通过加尔各答海运运往英国。 这些资本的原始积累将英国资本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棉麻等工业原材料的供应也为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莫卧儿王朝由盛转衰。 奥朗则布皇帝将莫卧儿帝国的疆域扩大到几乎整个次大陆以及阿富汗、孟加拉国等地,帝国的实力达到顶峰。 此时的东印度公司不满足于贸易之名,企图夺取孟加拉的控制权。 1685年,莫卧儿军队在孟加拉击败英军,奥朗则布从东印度公司获得了15万金卢比的赔偿。

▲1685年,莫卧儿-英国战争

但奥朗则布是一名极端的逊尼派伊斯兰教信徒。 他根据逊尼派教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反印度教和其他宗教的政策。

他下令拆除异教学校和寺庙,在税收等方面对印度教徒采取歧视性政策,处决其他宗教领袖,排斥伊斯兰教什叶派。 在如此极端的宗教压力下,德干地区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奋起反抗。 在被誉为帝国心脏的德里,印度教徒也聚集在大清真寺进行抗议。

▲奥朗则布,莫卧儿帝国第七任君主

1681年,奥朗则布离开首都德里,前往德干地区,与马拉塔人发动了长达26年的战争。 几年的战争耗尽了国库。 1690年,为了筹集资金镇压起义,奥朗则布改变了对东印度公司的强硬政策,允许东印度公司支付现金获得西海岸苏拉特和东印度恒河口的土地海岸。 继续交易的权利。

奥朗则布在德干地区生活多年,逐渐失去了对北部的控制。 北方也有不少贵族拥兵自立。 勇敢的马塔拉人和民风粗暴的锡克教徒摧毁了帝国的根基。 外面,英国殖民者正在虎视眈眈。 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

首都印度的首都_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尼西亚

▲西瓦吉,领导马拉塔武装抵抗莫卧儿人

两只狗打架,玩耍。 东印度公司利用莫卧儿王朝的势力自顾不暇,以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为军事据点,逐步发动了对南亚次大陆的侵略战争。 1772年,加尔各答成为印度东印度公司的首都。

1858年,莫卧儿末代皇帝被流放到缅甸,帝国灭亡。 东印度公司将权力移交给英国女王,同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王”称号。 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将这个殖民地命名为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并继续将首都定在其在南亚的根据地加尔各答。 从此加尔各答迎来了发展时期。

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英属印度的封建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加尔各答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位于三角洲、靠近大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加尔各答成为英属印度第一个崛起的城市。

▲孟加拉国地区:包括今天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气候湿润、炎热、多雨,自古就是粮仓。 此外,该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伊斯兰教教义鼓励人口增长。 在双重影响下,孟加拉成为次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英国殖民者选择加尔各答作为首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看重孟加拉丰富的劳动力。

▲孟加拉国是次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土地的兼并,让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出卖劳动力谋生。 闲置劳动力已成为印度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通过兼并土地发家致富的印度人有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兴办工厂。 例如,泰戈尔家族在加尔各答建立了英属印度第一家商业公司,从事靛蓝、糖、茶叶、煤炭和硝石采矿业。

越来越多的英国商人选择在印度建立大型工厂,印度人也纷纷效仿,在加尔各答建立工厂。 银行、铁路公司、贸易公司、航运公司相继在加尔各答成立,加尔各答成为南亚繁荣的经济中心。

▲印度矿产资源及产业分布

1813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的法案规定,每年应从英属印度的预算中拨款不少于10万卢比,用于复兴文化教育。 殖民政府先后开设了多所现代学校。 1857年,英国殖民政府仿照伦敦大学的模式,在加尔各答建立了著名的加尔各答大学。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英属印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加尔各答校园一景

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尼西亚

另外,为了稳定殖民统治,英国殖民政府于1844年规定英属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这对于英属印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是深刻的意识形态入侵,另一方面促进了英属印度的国际交流。

英国在英属印度的一系列举措,本质上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他们的剥削和掠夺本性导致英属印度殖民地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殖民者每征服一个地区,就会掠夺该地区的财富。 殖民统治者对底层人民征收各种各样的过高税收,迫使他们出卖劳动力来获取廉价报酬。

在孟加拉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多次爆发饥荒,尤其是1770年的大饥荒,直接给英属印度首都加尔各答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加尔各答港是19世纪向中国运输鸦片的集散地,也是二战时的重要军事港口。

长期的殖民剥削引起了英属印度底层民众的怨声载道。 为了稳定在南亚次大陆的统治,英国开始改变对英属印度的殖民政策。 它不再盲目输出资本,开始输入资本。

第一条纵贯南北的加尔各答-德里铁路建成后,总长约4000英里的铁路网慢慢建成。 这些铁路干线加强了英属印度内陆与沿海港口的联系,连接了次大陆传统的陆路运输和海上运输,使殖民者更容易地将掠夺来的原材料和财富运往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英国大陆。

▲印度主要城市地图

2.加尔各答的衰落

1770年的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 此外,在殖民统治者的影响下,孟加拉大部分人种植黄麻、罂粟和靛蓝(靛蓝染料的原料),很少有人自己种植粮食。

东印度公司控制孟加拉时,将农产品税率从10%提高到50%,大部分税收都流向了英国。 年初百姓挨饿,年中饥荒死者甚多。 但东印度公司并没有采取任何救灾措施,并宣布来年将税率再提高10%至60%,以弥补应税人口的减少。

▲大饥荒期间孟加拉国妇女儿童的骨骼

与此同时,人口稠密使得疾病和暴力犯罪肆虐孟加拉国,死亡率进一步上升。 饥荒结束后,估计约有1000万人死于饥荒,相当于当时孟加拉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孟加拉饥荒也成为英国殖民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之一。

首都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尼西亚_印度的首都

英国人从踏上南亚次大陆的那一刻起,就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英国殖民者大概没有想到,加尔各答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竟然成为反殖民独立运动的最前沿。

▲加尔各答历年人口

19世纪初,一场文艺复兴式的社会变革率先席卷孟加拉。 渴望改变殖民地现状的有识之士在加尔各答成立了印度第一个政治组织——印度民族协会。 加尔各答逐渐成为印度独立运动和工人的中心。 运动中心。

孟加拉湾边缘的优越地理位置有利于加尔各答的对外贸易,但却给英属印度带来了行政上的不便。 英属印度东部边缘的政治职能很难覆盖全境。

1905年,为了缓解印度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乔治总督决定分割孟加拉,指定达卡为东孟加拉和阿萨姆邦的首府; 加尔各答属于西孟加拉邦,仍然是英属印度的首都

▲恒河三角洲

然而,分治后孟加拉仍然爆发了大范围的大规模骚乱和抵制英国货的活动。 殖民者创建的次大陆政治中心,成为印度民族主义觉醒的中心。 分裂孟加拉没有效果。 殖民者决定迁都并合并东孟加拉邦和西孟加拉邦。

德里一直是次大陆的政治中心,其遗产依然存在。 它地处内陆,防御功能比较明显。 1911年,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王后宣布英属印度首都从加尔各答迁往德里。

由于德里数百年来失去首都称号,长期疏于修缮和管理,导致老城道路狭窄、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陈旧,英国统治者决定扩建新城旧德里以南。

▲旧德里街区鸟瞰图

英印政府根据1894年颁布的《土地征用法》征地用于建设新德里,并任命鲁琴斯爵士负责新德里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新德里是典型的放射状城市。 整个城市以穆拉特广场为中心,街道呈辐射状、蜘蛛状向四面八方延伸。 总统府、议会大厦等重要建筑的设计均采用了典型的印度风格。

首都印度的首都_首都印度尼西亚_印度的首都

▲新德里城区蜘蛛网式规划设计

3.加尔各答:更糟

将首都迁回德里无疑对加尔各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资源向外倾斜,使得加尔各答的轻工业和重工业日益失衡。 能源短缺已成为加尔各答的一大短板。 作为英印地区接受新思潮的窗口,马克思主义也在这里传播,深受压迫的工厂工人开始纷纷罢工; 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离开使得孟加拉国的恐怖暴力更加猖獗。

二战后,正当英国政府忙于战后重建时,英属印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英国殖民当局虽然用枪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无法维持了。

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为英印两国提出了印度治理的“分而治之”纲要,主张将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区、伊斯兰区和王公区。状态。 这个计划符合英国当局的想法,很快就被采纳了。

▲1909年英属印度的宗教势力,粉色是印度教,绿色是伊斯兰教,加尔各答处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界处

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关于如何划分英属印度的《蒙巴顿法案》——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 巴基斯坦分为东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后来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

▲ 蒙巴顿,最后一位英国驻印度总督

但单纯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两国的标准,势必会导致信徒大迁徙和教派之间的大仇杀。 已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内部也存在许多冲突。 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

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骚乱和难民潮,而加尔各答恰好处于蒙巴顿防线边缘。 难民不断涌入加尔各答,给该市造成严重负担。 此后,加尔各答的经济一直在下滑。

▲手持武器的孟加拉国青年

直到20世纪90年代,印度政府进行经济改革后,加尔各答的经济才出现复苏迹象,但增长速度依然缓慢,当年的创伤依稀可见。 加尔各答曾经是南亚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如今经济总量仅次于孟买、德里,位居全国第三,但声誉远不及孟买、德里、班加罗尔等城市。

为您推荐

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印度门以南是新德里

新德里则是印度的首都,代表着印度的现在。印度门是德里的标志性建筑,它也被认为是新旧德里的分界:印度门以南是新德里,以北是旧德里。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23-12-31 20:1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专业网站及就业前景

【中公考研网站】为考生提供202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考研成绩、研究生成绩查询等信息,了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查找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2023-12-29 10:12

生机的近反义词,让人窒息!太实用了!

生机的近义词有朝气、活力。生机的反义词是死气。“生机”的意思是生命的活力、生存的机会。“朝气”的意思是精神振作、力求进取的气概。“活力”的意思是旺盛的生命力。

2023-12-29 10:09

199管理类联考150分难吗199联考的逻辑题

199联考考150分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建议考生把目标定的高一些,199管理类联考满分300分,国家线在170-175左右变动。管理类联考的逻辑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和日常逻辑。

2023-12-29 09:22

生机的近反义词,你再闹,我要生气了

生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ēngjī,意思是生存的机会;生命的活力。这里给大家分享关于生机的近反义词,方便大家学习。生机的近义词盼望:1.亦作盻望。 2.殷切地期望。 3

2023-12-29 09:17

谁是你心目中更名“大学”最慢的高校?

牡丹江师院更名大学再次失败!黑龙江省有最新回复!,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省,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2023-12-28 21: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