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5 10:10:36作者:佚名
学校前身为清末邮电部上海高等工业学校航运系,创建于1909年7月,是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祥地。 历经邮电部高等商船学校、交通部吴淞商船学院、重庆商船学院。 上海航海专科学校随着历史变迁,曾一度停办,终于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第三次重新开办。 1958年,交通运输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海专科学校建制。 1959年9月正式建校,定名为上海海事专科学校。 学校原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大学。 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建上海海事大学协议。 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院校。
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5个本科专业和10个高职专业。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各类研究生3000余人。 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教授1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58%。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管理为特色,工、管、经、法、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源于上海。 1909年,清末邮电部上海高等工业学校(南洋公学)航运系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吴淞商船学校始建于1912年,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吴淞商船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管理系合并组建上海航海大学。 1959年,交通运输部在上海成立上海海事大学。 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海事大学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改革开放后,学校教育迅速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0年起,学校实行上海市与交通运输部共建体制,以上海市为管理主体。 目前,学校设有35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其中2个与美国联合培养)、1个一级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4个二级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62所有权授予该学位的大学之一,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是全国30所有权授予该学位的大学之一这个学位)。 交通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际法、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管理与工程、车辆应用工程、港口机电工程等学科先后成为交通部重点建设项目交通和上海。 主题。 海关物流、外贸经济、海商法等专业被列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学校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近15000人。 现有各类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几十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事业所需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已为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 学校被誉为“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完善、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教师800余人,教授106人。 教师总数中6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5%具有博士学位。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2人,人事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教育局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培养30余人委员会。
学校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 现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环境学院等二级办学院系和安全工程、基础教学部。 。 学校拥有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以及电子电气实验中心、数字物流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基地。 还建有水上训练基地,拥有万吨级“御风”教学实习船一艘。 拥有“鹰”号、“天琴”号无限航程远洋训练舰2艘,水上训练艇29艘。
学校设有物流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港口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海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海商法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所等与航运相关的科研机构。研究院,以及上海港口机械质量检测中心。 、国家海洋运输信息网等为航运业提供咨询和科技服务的机构。 学校主办出版《上海海事大学学报》、《集装箱化》、《水运管理》、《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期刊。
90年代中期,学校先后实施了旨在提高专业学科水平和本科教育质量的“攀登计划”和“人才教育工程”。 2000年以来,学校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等四个“推进计划”,使学校工作进入了强调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每年科技经费投入超过5000万。 荣获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大量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其中“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荣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发展对外(境外)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荷兰、英国、日本、波兰、瑞典、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埃及、土耳其、越南、台湾、香港等国家的1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国际学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占地2000亩的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将于2007年在临港新城落成。学校正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面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努力把上海海事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