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26 02:15:48作者:admin2
我是觉得应该透过问题的表面看本质。
一、大人和孩子对行为动作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比方说,孩子理解的打人:你碰我一下,使我不高兴了,就算打人。
而大人理解的打人:应该是因为什么大打出手,有可能给彼此带来伤害。
像这样的情况下,大人要告诉孩子,他这么说爸爸理解的是什么?妈妈理解的又是什么?最后问宝宝要表达的也是这样的吗?
这样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就知道怎么表达可以准确传递他想表达的信息了,同时让大人明白。
二、让孩子描述事情经过
一连几天都发生同样的事儿,有可能这个事儿还真是发生了。有时候我们也要相信孩子!不妨让孩子把事情经过详细讲下。有不确定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再和宝宝确认细节。也许就在讲述的过程中发现“重点”。
三、帮孩子分析
因为孩子说了几天了,那么家长也要引起重视了!无论谁对谁错,都要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孩子!
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也鼓励孩子说出新的想法和疑问。
玩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此,本身的题材选取是比较贴切幼儿生活的。但是,在渗透玩水的安全这一内容时,所选取的题材似乎不太适合小小班的幼儿,他们能够重复出一些较简单的,比如说打“110”求救等,但都没有真正的理解,整个活动下来,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也没有什么参与兴趣,还有的幼儿总是说玩水枪等。
今后在选取内容上要多注意一些,看看题材是否真的完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像这次玩水的安全,重点完全可以试着放在幼儿平时比较常接触的,比如玩水枪应该注意什么,去游泳馆游泳应该注意什么等。本次教案中的幼儿溺水示例可以放在最后的延伸环节,或是平时偶尔的谈话中,或许这样,幼儿会更加的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