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9 08:45:02作者:佚名
粗略一算,如果全国都按照河南的统计方法来计算,河南的高考报名人数还能达到全国的11.6%吗?我认为,最起码要跌三个百分点。
二、不利公平
从河南省统计高考报名人数可以看出,统计口径不同可以带来结果的天差地别。如果按照卢克平的提案实行,那么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肯定会都采用河南的统计方式来计算。此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高考报名并不仅限于应届生,只要你有高中同等学力,都可以报考。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获取更大的录取机会,每个省份的家长们都会去报名参加高考。不就是那么点报名费,谁花不起呢?这让我想起了在浙江新高考中,为了让孩子们取得更高的赋分,家长们纷纷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只为“当一个寂寞的分母”。
此外,按照卢克平的提案,最吃亏的肯定是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咱们以清华北大为例,看看这三地的录取数据。北京5万考生,清北录取了553人;上海7万考生,清北录取了220人;天津5.6万考生,清北录取了159人。北京的清北录取率超过千分之九,上海超过千分之四,天津接近千分之三。
按照卢克平的提案,最沾光的肯定是山东、广东、河南、安徽、江西这些考生比较多,录取率又比较低的省份。但是,你有考虑过那些偏远且不发达、考生人数少、录取比例高的省份吗?
宁夏、新疆、青海、西藏这些省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本身教育资源就不发达,还要把口袋里绝对值并不高的录取名额让出来?这看似绝对公平,实际上反而凸显了不公平,因为落后省份的学生享受不到发达地区那么好的教育资源,在考试方面,大家不是一条起跑线。
三、存在问题
现在的高考录取有没有不均衡的地方?绝对有。先说一个遥远的例子。
21年前的2001年,北京高考用全国卷,山东也是一样,高考结束划线录取,大家傻了眼。文科北京重本线454,山东580;北京普本线429,山东539;北京专科线360,山东509。山东的专科成绩在北京能上重本。次年,北京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大家也就失去了横向比较的坐标。
再说一个眼前的例子。过去几年的两会,河北代表锲而不舍地提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化发展,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但时至今日也未能通过。
有人不遗余力地说,北京、上海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综合素质强,在大学表现出色,多招是应该的。我倒是想问问,北京上海的录取率高,是不是让孩子们多出了磨炼综合素质的时间,不必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应试上?河南、河北的孩子不想提升综合素质吗?让北京、上海的孩子去山东、安徽,他们还能见那么多世面吗?
凡事不能一根筋,全国一盘棋,多点同理心好不好?
四、如何改进
部属高校是什么性质?中央财政支撑的高校,虽然地方财政也有贡献,地方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和政策。但我认为,既然是中央财政来支撑,取之于全国,自然用之于全国。所以让部属高校适当减少所在地省份的招生,多放给其他省份,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总而言之,高考报名人数的计算口径不统一,使用单一数字作为标准不科学,落后省份需要照顾,发达的省份应该付出。割录取率超高的地区一块肉,给录取率太低的省份一口粮,再照顾一下欠发达省份,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于高考名额分配,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