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4 09:05:03作者:佚名
叶鸿安
【开栏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顿时被定格成永恒,照耀着前行的公路。
去年9月10日是第40个班主任节,我们推出《致敬!40年!》教师节系列报导,一起回望过去40年的精彩顿时。
在上海教育博物馆里,静静地“躺”着一张老相片。相片中的人是谁?她们来自上海哪所中学?背后又有如何的故事?
近期,记者走访了相片中的当事人,倾听那种年代的故事,体会她们那份历久弥新的教育梦想。
首届班主任结余姚学校全体教员工留影。校区供图
“得知这个消息,很令人激奋”
这张相片是兰溪一中首届班主任节全体教职职工的全家福,摄于1985年9月10日,拍摄地点坐落乐清市舜水北路3号,即当时兰溪一中老厂址的教学楼前大操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多个日期曾作为班主任节。直到1985年,第六届全省人大常委会第九次大会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完善班主任节的提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班主任节。
筹建班主任节的目的是举办嘉奖班主任战功,激励班主任的光荣责任感,帮助班主任解决实际困难,以鼓励班主任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活动。
“得知这个(首个班主任节)消息的时侯,觉得很令人激奋。”当时兰溪一中的主任兼市长叶鸿安去年已80岁,他追忆说,为了留下记念,他把全体教员工集中上去,大约130人左右,拍了这张相片。“我当时由于须要统筹,所以站在第五排的最左边。”
“当天晚上还举办了离退职教员工恳谈会。”虽然时隔多年,奶奶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不少细节。
“照片中的成员包含3部份,一是在职在册在编教职职工,二是离退职教职职工,三是编制在校开厂,但借调到校部的教职职工。”细心的他还把每位人的姓名,根据位置密密妈妈地写在纸上,便捷辨别。
叶鸿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校园、学生,“我的人生较为简单,仍然围绕着校园转,可用‘一走二门三校’来概述。”
叶鸿安说,他走了一辈子的路贝语网校,不会骑单车、电动车;一生都在校门和家门之间来回。
求学时就读的三所中学,分别是广州市慈城镇第一高中、宁波市慈湖学校、南京学院,结业后供职于三所中学:兰溪县梁弄学校(现为兰溪一中)、浙江省兰溪一中、宁波市效实高中。
“今年是第40个班主任节,我也过了40个节庆。”叶鸿安笑着说,尽管他退职许久了,而且中学和中学生并没有忘掉他,每年班主任节就会有人上门慰问,让他感觉这辈子“值了”。
“教师节过后教师有了津贴,每月6元”
去年64岁的吕玮真老师,也是老相片中的当事人,早已退职的他目前仍在中学发挥余热。
2025年是兰溪一中90华诞华诞,吕玮真目前正在协助负责国外外的校友联络、建设相关校友会平台、准备相关校史记念册的编撰等工作。
吕玮真1983年从福建师范大学(现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结业后就来到了兰溪一中,1985年是他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当时比较年青的老师,又由于个子较高,他站在最后一排左七的位置。
“我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班主任节后有了教师津贴,每月6元,那时侯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吕玮真告诉记者,“当时大专生结业后第一年的薪资是每月54.5元。”
吕玮真说,班主任节的确立,让整个社会对班主任这一群体有了更多的敬爱和注重,“我记不清楚具体哪一年的班主任节,来看我的不同届的中学生有二三十拨人。”
现在,班主任的薪水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相较于那些,吕玮真更看重老师个性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我刚入职的那种年代,对老师有着严肃的刻板印象,形象比较固定、单一。”吕玮真说,事实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点对中学生的品格以及三观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现在老师的形象比较抽象化,更多面,更立体。”
吕玮真
现在的典礼感越来越强
“1985年正好是中学50华诞华诞,又碰上班主任节,才有如此一张珍稀的相片,缘份真是妙不可言。”余姚学校党委主任赵红庆说,这张相片除了是第一届班主任节的历史见证,也是尊师重教的见证。
1985年第一张大合照以后,分校也有了每隔10年拍大照片的传统。
赵红庆告诉记者,那些年来,兰溪一中不断丰富班主任节的内涵与外延,典礼感也越来越强。
中学注重构建“多元评价荣誉体系”,针对不同工龄的班主任筹建“新锐班主任奖”“实获园丁奖”“孺子牛奖”,并在班主任节集体颁授,尊师重教,激励班主任成长。
从今年开始,中学为工作满30华诞的班主任订制“余姚学校工龄30华诞班主任记念铜牌”,去年共有6人领到了铜牌。
记者万建刚
通信员陈雨晴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