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更新时间:2022-01-05 04:07:18作者:admin2

在这个学校快四年了,毕业前想写一写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帮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学弟学妹了解了解实际情况。其实我个人向来不喜欢写东西,更不想发表自己写的东西,但不想看到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再一次走过我走过的弯路。我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从这个学校说起吧,该校全名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学 院(我们学校的学生简称她为“华传”)这是一个三本艺术类院校,这个学院以艺术和传媒类的专业为重点,这些专业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是不错的。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个准备报考这个学校的非艺术类的本科生,如:计算机,电信,英语,中文,行管,电商等等。我们称这些考生为“大文”(文科考生)和“大理”(理科考生),艺术类考生和专科生不在我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并不是我歧视这类考生,而是本人的经历比较熟悉这个学校的“大文”和“大理”的本科生,艺术类考生和专科生可以在百度里的该校贴吧查看更多情况)。
  首先,来谈谈三本。三本院校的几个劣势:
  1,学费较高;
  2,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限,在师资、学习风气、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等各个方面都要稍逊一筹;
  3,初次就业的时候,起点可能要低一些,就业的压力也要大一些。
  在第一个方面,如果每年增加几千块钱的学费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并不够成实质性的障碍,那么,就不再多谈。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因为这几千块钱而影响了你的选择。换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复读一年要花不少钱,而且,那样的话会晚工作一年,这也会造成收入上的损失。
  至于学校的资源,坦白说,北大、复旦、武大这些名牌大学的资源是三本院校无法企及的,也是所有的二本院校无法比拟的。如果复读一年能够考上北大、复旦,那我会建议你去复读。但是,我估计你没有这个底气。你复读一年考上一个二本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中国目前的二本院校不见得就比三本好到哪去。很多一本院校都不怎么样,何况二本呢?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可是,中国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都没几个能够算得上是大师的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读大学最主要的就是要靠自学。如果你不用功,考上名牌大学也白搭;如果足够努力,在三本院校照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关于第三个方面。必须承认,草根大学就业的时候起点要低一些,至少,世界500强企业在招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只习惯性地去名牌大学。可是,起点低不等于一直低,在起跑线落后不等于在终点也落后。毕业以后有大把的机会改写这一切。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举过很多的案例了。再说了,并不是每一个三本院校的毕业生起点都要更低。我就见过好多草根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PK掉了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关键的一点是:你要用大学四年积累比重点大学学生更多的资本。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直言,关键还要看你自己如何抉择。
  关于专业我想说的是在你心中有没有你十分感兴趣的专业,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抛开一切世俗困扰,如:某某专业很有前途,我的父母想让我学什么什么,某某专业很好就业~~~~~~
  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其实也就是在选择人生方向。读大学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读研究生,而是为了工作(当然,不只是为了工作),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明白自己到底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如果不喜欢做医生,只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而选择报考医学院,如果对计算机并不是很感兴趣,仅仅因为别人都说计算机很热门而报考计算机专业,都可能为一个“杯具”埋下伏笔。有一些人明明不喜欢当老师,就冲着读免费师范生不要钱而报考,到头来不郁闷才怪。武汉某高校医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因为工作不如意,跟母亲吵架的时候一气之下杀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他一直都不喜欢医学,可是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都坚决要让他报考医学专业。如果当初这个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如果他的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吧。
  不要迷信热门专业。这几年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几乎都是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什么这些专业的失业率会这么高呢?第一个原因是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求。随便什么野鸡大学都开设了这些热门专业,可社会又能不能消化这么多毕业生呢?以法学为例,几乎就找不出几所没有法学专业的学校来,可是,人才市场上几乎找不出几个要法学专业的职位。公检法、律师事务所又要得了多少人呢?另一个原因是很多热门专业都空洞无物虚有其表,压根儿学不到什么东西。比如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性并不强,四年下来能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其他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市场营销或者国际贸易,而并不一定要求科班出身,有限的就业机会难免就会被很多文史哲甚至考古、生物等专业的人瓜分掉。还有些专业更是超级无敌大垃圾,比如高尔夫营销与管理,地球上估计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专业了。高尔夫俱乐部有几个呢?他们招人的时候又何必要这各专业的呢?在高尔夫俱乐部工作的人当中,有几个科班出身的?谁要是报考高尔夫之类的专业,他家里十之八九就是暴发户(或者是想做暴发户而不得)。相反,一些不那么热门的专业却蕴含着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冶金、材料这样的专业,虽然没有金融、法学那么热门,但是,只要学有所成,完全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几年很多高校都纷纷改名,把一些专业也换了个好听的“马甲”(比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学专业纷纷改名为信息与情报学),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要被一个好听的名字给蒙骗了。比如南京财经大学,名字是相当的好听,可是,据说这所学校除了名字好听之外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华传”原来的一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被分为广电和编导两个专业,内容差不多却被分为两个专业,目的是为了多招点学生,多赚些钱。
  如果你心中有一个十分感兴趣的东西,就像周星驰热爱电影;像比尔盖茨热爱计算机;像毕加索热爱绘画。你也十分热爱一个专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有一个目标了。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个东西,请不要犹豫,不要害怕,大胆地去学习去实践你所热爱的东西。就算这个学校没有你热爱的那个专业,你也可以在大学的那几年里把自己的热情和青春奉献给你喜欢的东西,你在这个学校报的专业可以忽略。如果这个学校有你热爱的那个专业,不要在乎学校和老师怎么样(其实三本都差不多,三本的老师也就那样,你的分只够上三本的话,那你在这些学校基本上要靠自己学习,其实这些老师教不了什么东东,顶多教些基础内容),去投身你热爱的东西上,为她废寝忘食,为她忘乎所以。对这些同学我想说“Good luck”。
  但大多数的同学心中没有喜爱的东西,说实话这些同学真的没有。毕竟都是一群十八岁,十九岁的年轻人,对这一年纪的大多数人来说谈热爱什么可能为时过早。这些同学可以看看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几封信。对这类同学来说面前大概可分为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寻找你所喜爱的东西,慢慢找,不要急,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当然,这条路是有前提的,你家里还算富裕,或者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能供的起你读书生活,不需要你以后为家里做出什么贡献。在寻找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基础学科学好,如:英语(大学结束了英语四,六级过了吗),计算机(大学结束了会不会某种语言的编程。会c语言,C++还是网页制作)这些基础学科永远不会过时。
  有些同学就不得不走另一条路了。可能这些同学家里情况不是太好,父母靠天收,学费是贷款,妹妹早已挫学在外打工。对这类同学来说毕业后找份工作来还学费贷款,给家里一些贡献是现实要求的。这也就要求他们不可能慢慢去寻找自己喜好的东西,学一些实用性不大的专业,读完书拿个毕业证找份工作去挣钱是他们唯一也是必须的目标。向这类同学隆重推荐两本书《求职,从大一开始 》覃彪喜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05出版)和《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03出版)。我在这里不多说什么了(呵呵,我不是打广告呦,覃彪喜写的关于大学生的书确实很好)。
  最后想说的是,在大学里千万不要因为寂寞而去谈恋爱,否则你会后悔。如果遇到真爱,就努力去珍惜。
  忘了最总要的几句,上三本就是为了一个本科毕业证,不要对三本报太多的要求,她不会教给你什么,她只会收学费。她只能给你一个三本的毕业证,而且这个证和废纸差不多,这个学校也一样,以后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要学会独立。好好利用大学期间的那几年时间,多多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以后多多打算,不要毕业了还是很迷茫(这种人很多的,一本和二本都有很多这种人),祝学弟学妹们一路走好。

  推荐书目:1.《求职,从大一开始 》 2.《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3.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几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