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1 11:22:29作者:admin2
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博真题/参考书/报录比/招生人数/导师联系方式几深教育考研考博 【温馨提示】2015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博招生方式进行了数次改革,包括命题人、考试形式、录取人数。现在每年12月份开始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来年三月中下旬就开始笔试、面试。2015-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博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几深一对一学员,高校教授授课、精准讲解、独家师资。现在考博基本都是采用“申请-考核”制度,申请考核制度并不是说都么有笔试,很多院校为了凸显客观性,还是保留了笔试这一项,此外申请过程中,资料的撰写很重要,尤其是研究计划,这点是大多数考生忽视的,而且根据经验来看,很多考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撰写,因此,我们建议在几深教育咨询师的指导下撰写。未来备考博士,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3-4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 可以选择 北大、南开,首师大、中财,矿大、地大等三个档次的院校。因为只要是211或者双一流的院校的博士,对于你以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是太大影响的。切记孤注一掷的之报考一个院校。(2)很多考生问考博辅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考博而言,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考博信息,即考博院校和考博侧重点的选择问题,这点一般的考生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很多院校考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但是育明教育有12年的辅导经验,很多内容是比较了解的;第二,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点一般的考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尤其是研究计划,因为研究计划既需要和所报考导师相关,也需要和自己本硕专业相关,这点都在咱们的辅导之内;第三,专业课考试范围和考试侧重点,这点也很重要。几深教育研究发现,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院校行政管理考博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方法本章讲述的方法是在本书介绍的公共政策的各个阶段所用到的方法,所以被具体地分为了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方法,方案选择方法,预测方法,政策效果评价方法等等。但要指明的是:这些方法本身可以被运用到公共政策的过程的各个环节第一节: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观察;边界类比;兰德;多角度观察法边界与类比分析边界分析就是要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属性。事实上边界划分是较为困难的,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划界本质上意味着割裂类比分析就是根据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类似推出他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的一种方法。当对于某一个政策问题的特性缺乏足够的论证时,类比实际上一种节约成本并且明显有效的方法。人的类比;直接类比;想象类比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定义问题;描述问题;寻找可能原因;检验可能原因;证明真正原因;潜在问题分析多角度分析技术角度:使用理论的技术方法,如成本收益分析;决策分析;经济计量学等组织角度:把政策问题看成是一种组织状态向另一种组织状态有序发展的组成部分个人角度:把政策问题看成是个人的感知,需求与价值作用的结果除了上述四种方法之外,陈振明在他的书中还提到了以下几种:层次分析:识别可能的原因,似真的原因和行动的原因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论证图示,问题文件法等第二节:政策备选方案的优化技术选择方案的一般方法:经验分析;抽象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试点分析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效益分析;条件分析;成本分析;灵敏度分析下面是四种常用的方法:效用分析:风险态度:保守型;冒险型;中间型决策树法:决策过程的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表示灵敏度分析:寻找稍加变化就会引起决策改变的概率值优序图分析:把复杂的比较与方案选择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的问题第三节:预测及预测方法:直观预测法;因果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直观预测法:德尔斐法和相互影响矩阵德尔斐法详述德尔斐技术是一种获得,交换和发展未来事件的灵通信息的直觉预测程序,是利用一系列简明扼要的问卷和对所获得意见的有控制的反馈,从而取得一组专家的最可靠的统一意见。德尔斐法的五个基本原则:匿名性:所有专家分别个人作答,匿名性得以严格保密循环反复:个人的判断被汇集加总,并在一个系列的过程中发回给每个参与的专家,允许社会学习和修改先前的判断有控制的反馈:汇集起来的判断的交流以对问卷作答的总结性测量的形式出现统计性的小组答案:个人的应答用中位数,中趋势,频率分布等统计形式加以表达;专家共识:德尔斐法的宗旨是创造条件让专家达成某种共识作为问卷调查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产品德尔斐法的缺点:专家不愿意回答与专业无关的问题;权威专家会服从于集体回答的意见;匿名性使得不少人对预测的责任感的冷漠。相互影响矩阵:为了克服德尔斐法的缺陷,通过条件概率充分描述或说明被预测的各个项目之间的支持和排斥作用,从而实现对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矩阵表来实现在分析矩阵中的各要素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量:一是反映各个不同概率之间增量关系的影响强度;二是影响作用的方向的量,表现为正负;三是影响作用的时滞量,表现为一个事件发生到另一个事件发生之间的间隔。因果预测法:因果预测分析就是利用已知的因果关系去预测未来,依据理论的假设去建立过程的因果模型进而进行推测。常用的有回归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回归分析:根据一组实测的数据去设想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函数,使这个函数的轨迹尽可能与实测数据吻合,即期望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最小,这个函数就叫做回归函数。得到回归函数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变化去预测因变量的变化。回归方法做出的预测要估算其准确程度,得到的预测值往往不是确定值而是一个置信区间。在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时,往往要舍弃一些非关键变量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复杂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整个系统的发展趋向的方法。这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系统的行为模式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环境对系统行为模式的影响只能通过这种内部结构来决定,因此就可以通过分析这种结构本身来预测行为模式。整个预测过程通过绘制因果关系图,系统流程图和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来实现。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得到的观察值的集合。时间序列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即把过去的特征进行归纳得出未来。基本假设是观察得到的资料是可信的;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趋势外推法和突变方法:书上没具体写它们是什么,只写了它们适用于什么情况。第四节:政策效果评价方法:政策评价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量化方法。成本收益分析;统计抽样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糊数学,目标弹性多元)成本收益分析:概括起来,成本收益分析就是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测定和比较来分析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收益大于成本时,政策就是有效的,而收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强。在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时,就选择收益成本比率最大的。政策运行成本的构成:政策制定费用;衔接成本;摩擦成本,操作费用统计抽样分析:事实上统计抽样分析可以用于政策过程的任何阶段,而不仅仅是政策评价阶段。它是指而具抽样调查的资料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必须保证样本是随机抽取的,要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对抽样误差进行控制模糊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多种因素影响的对象进行总的评价,若其中所涉及的是模糊因素时,综合评价也就是模糊综合评价了。它适用于目标多元性和弹性的政策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是两个:先按每个因素单独评价;再按所有因素综合评价分别根据民众单项评价确定各个因素各自的评价向量,再乘以权重向量,得到一个最终评价向量。拿每个因素的值除以总值和就得出综合指标的评价向量了。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这里所说的模型与框架的区别:所谓模型,旨在说明公共政策是什么,从政策的本质分析政策。又包括政治模型和技术模型,即分别把政策看作政治和技术。而所谓框架,旨在描述政策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包括生命周期框架、支持联盟框架、间断性均衡框架等。框架的抽象性比模型较弱。阶段模型在这里是个框架,不是个模型。公共政策的分析有两种价值和两个方向,即公共政策分析和政治的公共政策。前者是技术理性的,追求科学的决策制定与执行,而后者则是政治考量的,更多地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其实狭义的政策分析就是指技术理性,因此才会有“政治”与“分析”的对立。本书介绍的制度模型,精英模型和集团模型,包括陈庆云提到的利益分析模型;都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宏观模型,而公共选择理论(李永军在ppt里提到)则可以看作是微观模型。技术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包括三个决策模型,即完全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和渐进式决策。至于系统分析的模型,则既可以用于政策分析,也属于政治的公共政策,是跨越两种方向之间的方法。至于本书说的政策分析框架实际上针对政策过程阶段模型的不足而提出的框架(关于此框架更详细的评价见“其他参考书目笔记”中的张金马的书的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制度分析:制度研究和制度分析是政治学的主要支柱,自然也是政治的公共政策的主要方法,制度分析关注的是公共部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设计,以及这些制度和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关于制度概念的三种界定:康芒斯;科斯;诺斯;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为的行为准则科斯:现代产权经济学:制度是关于产权安排和调整的规则诺斯:制度就是结构和游戏规则旧制度主义: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属性和制度的规范性导向、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力。研究价值是规范性的,探讨如何追求最好的制度,更多地从正式制度和成文规则角度出发,较忽视对个人的研究。是静态的研究。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新制度主义:把个人因素纳入到制度分析的视野,吸收了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的要素,是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是旧制度主义与理性主义,行为主义互相影响和渗透而发展形成的新的研究途径精英分析公共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被精英操纵的,反映的是精英的价值和偏好,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决策过程少数的精英与大多数无决策权的群众分离开来。精英分析提醒人们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少数人决定的,尤其是在民主根基不深厚的地方精英分析更多地强调了精英阶层的利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共利益集团分析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体现了相互竞争的集团的均势,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互动的结果。集团是个人与政府之间发生关系的纽带。政府扮演的是调节利益集团关系的角色公共选择分析(见李ppt)第二节:政策分析的技术模型(技术上,政策就是决策。公共政策分析就是如何科学地制定政策的过程。所以政策分析的技术模型就是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公共行政学还提到了)混合扫描模型第三节:政策分析的框架阶段模型:从功能和时间上把公共政策划分为不同的次过程。将政策过程分为问题构建、方案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个阶段组成的循环过程,犹如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模型的提出意味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从制度转向了过程,也就是从政治转向了技术,使政策研究集中到具体的政策阶段,使之可以管理和操作。也就是说,政策分析从技术分析中诞生,从淡化政治的行为科学主义开始。但是后来的学者提出应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环境入手,提出政治互动的动态途径来分析和理解政策过程。这其实是把政策分析从技术又拉回政治上来。他们指出了阶段模型的缺陷:阶段模型(生命周期模型)的缺陷: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因果模型,缺乏推动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的动力。虽然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方便,但并没有指出各阶段之间的链条和相互影响。由于缺乏因果机制,不能提供验证经验假设的明确基础。现实中的政策过程往往与阶段模型的描述发生偏离,阶段模型的描述是不充分、不准确的。注重条文主义和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一个看似完整而又流畅的政策过程事实上隐含着这样的逻辑:政策是由立法者的意图决定,忽视了多个行动者。阶段模型把政策周期当作时态的分析单元是不恰当的。阶段模型无法有些奥迪队政策分析和政策导向的学习进行整合,因为它往往只关注政策影响的时候评价,缺乏动态的视角。学者们所提出的其他几种框架:支持联盟框架;间断性均衡框架;政策创新和传播框架;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一节:规划方法对于规划问题,通常都是三步:确定决策变量;确定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然后就是输入计算机直接解了。其中,第一步确定决策变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决策变量才能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线性规划:投资问题(那个四个项目的问题);物资调配(那个三地往另三地调东西的问题)整数规划:数目问题(人员数量,飞机数量,调配中心数量)0-1规划:选址问题;指派问题等动态规划:资源分配问题(科室分设备的问题)最短路问题非线性规划:如果规划问题中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的变量是非线性函数,那这种规划问题就是非线性规划。在EXCEL中,只要在“规划求解”的选项中不选择“采用线性模型”,就是利用非线性规划求解。第二节: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规划方法就行;另外还有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法;净现值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悲观主义原则:在需求状况最差情况中选择收益最大或者损失最小的。乐观主义原则:在需求状况最好情况中选择收益最大或者损失最小的等可能性原则:假设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计算每种情况的期望收益。最小机会损失原则:比较各方案的最大损失值,选择损失最小的。未看的就剩下确定型决策和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