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1 06:43:10作者:admin2
天大属于34所单独划线的院校,近几年的复试线楼主可以参考下列网址:
给你个网址吧,上面有你所要的该专业的考试科目等相关信息
天大的化工学院实力在国内是顶级的,其过程控制就是化工机械专业,据说就业是不错的,相信并不会很好考吧。但因为本人并非该专业学生,因此,建议楼主到bbs考研论坛去问问相信可以得到更专业的回答。
天津大学研究生有会计专业。 看下图(天津大学专业学位学科领域列表):图中画红线的就是会计专业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学制是2年,看下图画红线部分: 附: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兴学强国的宗旨,弘扬严谨治学的校风,秉承爱国奉献的传统,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约为14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0余人。同时还有非全日制研究生5000余人。天津大学自北洋大学时期就极为重视研究生教育。率先引进欧美著名高等学府的培养模式,从首届毕业生起,就可直接进入美国哈佛、耶鲁大学等著名研究生院深造。1934年,北洋工学院成立国立北洋工学院工科研究所,颁布了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规定。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之后,1984年天津大学成为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单位之一。1997年,我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首批招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试点单位之一。此后,先后成为首批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试点单位,首批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单位。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天津大学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分类培养机制,构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突出科教结合,强化知识更新力、学术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建立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交叉性,促进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突出产学结合,强化知识迁移力、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授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我校严格三个环节。首先是课程学习方面,我校试行学分制。学校对各专业学分及课程性质、门数规定了原则:必须修满32学分以上的研究生课程;学位课程必须考试,不少于23学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必修学分不少于8学分(不少于2门)。其次是学位论文方面: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内容应有新的见解;应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应合乎一般科研论文的技术要求。其三,严把学位评审关。先由指导教师写出全面评语,再经教研室审核请评阅人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采取密封方式评阅。论文答辩等由系审核把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学位评议之前,学位申请、评阅、答辩等有关材料须经分委会秘书审核,提前两周分发给委员们评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主要进行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的具体审查,通过评议投票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等决定。同时,学校努力办好《研究生学报》,为研究生提供交流论文的园地;开展评选优秀论文工作,依据论文的学术水平、贡献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给予奖励,有的还可以推荐论文作者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由于学校采取了种种措施,研究生论文质量较高,学位授予工作进展良好,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博士生学制情况:目前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4年,硕博连读生、直博生一般为5年。 1、博士生方案 现行的博士生培养方案是2013年修订实施。这一版方案扩充了英语课程种类供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博士生选修,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英语交流与应用”等列入博士生培养的必修环节;适应工科院校的特点,增加了各学科对数学类课程的自主选择和设置;为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面扩展,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和个性化培养,新方案增加了选修课学分和跨学科课程的比重;为加强博士生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新方案将“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列入必修环节。为突出直博生的精品化培养,第一次单独制定了直博生的培养方案。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按要求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制定英文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2、硕士生方案 现行的硕士生培养方案是2010年修订实施的。根据第三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于2014年启动新一轮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修订着力构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分类培养体系。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通过创新(Innovation)能力导向、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和多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ity),构建“3I”培养体系,实现学术学位的优质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硕博贯通,加强课程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分类(Classification)指导、能力(Capability)导向、协同(Collaboration)培养和内涵(Connotation)引领,构建“4C”培养体系,实现专业学位的特色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加大实践课程、行业前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