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考理工类热门专业有哪些?!

高考理工类热门专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6-21 18:16:31作者:admin2

1.数学与应用数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3.应用物理学

  4.应用化学

  5.环境科学

  6.环境工程专业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生物工程(生物科学)

  9.生物技术

  10.通信工程

  1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为什么高考热门专业看上去很美?

   我的孩子是一名高二学生,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微博)。他很喜欢计算机,希望以后能投身IT领域。看到媒体上报道物联网、云计算这些行业非常红火,貌似未来的需求量也很大。孩子很动心,但是作为家长(微博)我们有些担心:这些专业太新了吧?孩子要不要跟着热门走呢?

  一位家长

  “物联网、云计算,”提到这两个“看上去很美”的招考热门,清华大学(微博)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温江涛教授哑然失笑,连连摇头说:“这恐怕不是适合本科生学习的专业。
  ”

  在物联网领域潜心研究多年,温江涛教授对物联网等相关新兴专业的走红却表现出了冷静的担忧。自2010年7月“物联网工程”被教育部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至今,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00所,更有数百所高等院校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该专业的申请;“云计算”专业亦然,已开设或计划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竟达200余所。
  “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理性的现象。”温教授说。

  10年后的大学肯定有医学院,却未必有物联网学院和云计算学院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涉及通信、传感器、数据分析、数据传输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其发展潜力一直为人瞩目。
  2009年8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是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然而,物联网这一概念虽然火爆,但物联网到底是什么,现阶段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云计算”身上,尽管名字听起来非常时髦,但论其本质仍无人能说清。
  

  对比任何一个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温教授认为,物联网、云计算这种“无人能说清”的现状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未知的领域更催人探索。物联网、云计算的确很适合作为前沿领域和探索方向,但把它们细划分为本科生的专业,就让温教授有些哭笑不得了。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几十年前,人们对基因工程知之甚少,所以大力研究,有了今天的成果。
  问题是,几十年前,有学基因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吗?”

  事实上,由于物联网、云计算发展尚不成熟,业内很多专家都对其成为本科专业提出过质疑。一个能成为本科专业的学科,必须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才能受到系统的培训,成为合格的人才。
  而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一些新兴学科,显然不足以承担这样的重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卫东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我们甚至不能称‘物联网’为学科,因为它压根儿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它也没有其‘学科’专有的技术,只是对现有技术的一些优化和改造。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也认为,国内的物联网领域,已经有了过热的背景。他表示:“我们要看到,物联网毕竟是一个未来的概念。物联网整体来说是信息化到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但这一阶段还没有到来,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趋势。
  ”

  较之厚基础、宽口径的传统学科,没有谁能够预测那些新兴热门专业的发展脉络。“10年后的大学里肯定还有医学院,但未必有物联网学院和云计算学院。”温江涛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高校想“换药”,却未必有能力

  尽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很适合成为“专业”,但众多高校争相设立这些专业的热潮却丝毫未减。
  

  江苏省一所大学的学生在BBS上发帖,笑称“学院换了马甲,差点没认出来”。原来,学校把“通信与控制学院”硬生生地改名为“物联网学院”,但师资、课程等基本还是老样子。

  其实,不是高校不想“换药”,而是没有能力去“换药”。

  据了解,设备和师资条件的制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热门专业发展的软肋。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陈雷老师介绍,以云计算专业为例,软硬件资源的匮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很多技术人员之前都是传统的架构师,现在可能刚刚转入云计算方向,优秀的讲师非常难找。而且,高校老师讲授的内容往往落后于时代,所以北航不得不从IBM等企业聘请一些流程官来为移动云计算专业的学生授课。
  ”

  比师资匮乏更严峻的是设备的不足。“云不同于普通的软件开发,它只能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如果高校没有云平台,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陈雷透露,北航软件学院出资500万元建立了一个云计算模拟中心,还仅仅是一个小型的模拟中心而已。

  在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设备的规模严重影响着学生对于物联网的理解。
  温江涛教授告诉记者,学生在学校,可能顶多见到、用到由几个乃至几十个传感器搭建的网络,但当他们真的走入社会,进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见到的将是“由几万个,乃至十几亿个传感器搭建的网络”,规模的不同带来质的不同,学生在适应和理解上,面临着极大困难。
  

  在这样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下,热门新兴专业的学生能得到怎样的培养,不得而知。温江涛教授说:“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否需要通过大学本科教育来培养?如果实在要通过本科培养,什么样的大学才有资格、有实力来培养?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比国内高校争相设立物联网、云计算专业,国外设立这些专业的大学则少得多,大多数高校都把相关知识作为几门课程,而非专业。
  温江涛教授说:“物联网、云计算都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学生如果真的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反而最不应被某个专业框住。他可以从各个领域、各个方向来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