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8 15:17:30作者:佚名
在南开,实现100%自由选择的成长公路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曹泽怡)记者据悉,6月5日,南开学院发布2024年专科招生新政。去年,南开学院计划招生4120人,新增数据科学、考古学两个专业招生。同时继续实行“科学投放适度大类、一省一策保证志愿”的总体新政,普通类型招生共计18个大类(专业),包括4个高水平重点试验班、10个国家一流专科专业(类)和4个高水平医学类专业。
两个“100%”,四个“全放开”成为明年南开学院专科招生新政的最大亮点。通过投档时志愿塞满不重复保证100%步入志愿不调剂(复检合格),大类分流时100%根据中学生意愿步入类内任何专业,以及“放开选”“放开修”“放开转”“放开保”政策,为南开学子成长创造无限可能。
两个“100%”专业按意愿选择
2024年,南开学院推行塞满志愿不重复100%不调剂,“一生一策”保志愿的招生新政。在所有投放招生计划省份的普通批中,考生塞满专业志愿且不重复,提档后复检合格,保证全部投档到志愿专业中,100%满足考生,保证不调剂。投档阶段,推行“一省一策”“一生一策”保志愿新政,南开学院统筹招生计划动态调整,降低考生志愿多的专业计划投放量,降低志愿少的专业计划投放量,提高考生志愿满足度。
据专科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近些年中考投档中,南开学院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近90%,前二专业志愿满足率为96%-97%,前三志愿满足率高达99%”,医学类专业仅投档补报医学类志愿的考生,考生不补报医学类专业不会调剂到医学类专业。将口腔医学、眼视光医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补报在第一专业志愿,只要进档后复检合格,保证全部投档到该专业,不受限于在该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普通批次哲学类专业仅投档补报哲学类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报不会调剂。将哲学类志愿填写在第一专业志愿,只要进档后复检合格,保证全部投档到该专业,不受限于在该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
据悉,南开学院推行大类分流100%根据中学生意愿,类内专业任选新政。南开学院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方案,在前期探求基础上,2024年推出更为人性化、更符合考生和父母利益的分流新政。
据专科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24级新生入校后,在未来进行专业分流时,中学生才能100%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所在大类内的所有专业,完全尊重中学生选择,不参考成绩等其他诱因。中学也将通过新生研讨课等方式,帮助中学生理智认知学科、认知专业,在尊重志趣基础上,引导中学生理智选择。
四个“全放开”零门槛支持中学生成长
为进一步扩充中学生成长空间,2024年南开学院推行四个“全放开”政策。“放开选”即二次选拔全放开,入校即可零门槛选择。我校设有近30个拔尖班、复合班、特色班等培养项目,也称“8+4+X”,这种项目通过入校二次选拔面向新生“零门槛”开放(除某些班级有特殊专业要求),新生一入校即可按个人兴趣和能力出席选拔。二次选拔每年提供约1000个名额,选拔成功的中学生占报考人数的33%。这一新政实行多年,广受好评,实现了培养项目和中学生意愿度单向匹配。
“8”个伯苓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伯苓班”是南开学院施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中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具体培养单位,筹建了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文学、哲学8个班。伯苓班坚持“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单独建班,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伯苓班已有的结业生网校头条,整体深造率接近百分之百。
“4”个订制复合型人才班(授予两个学位)。经管法班(“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培养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人才。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实验班,被誉为全球范围内人文社科类的顶尖专业,主要注重对“领导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修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3个专业的主要课程。FSE和FAS项目班(非通用语专业与理工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既有语言优势又有扎实深厚理工类或人文社科类专业基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安全-法学试点班,培养新时代既把握新兴网路安全知识与技能,又能否独立应用法学知识在交叉应用方向解决相关网路安全问题的国家急需复合型人才。
“X”个新文科、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卡手腕”问题,南开学院持续推进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计算机科学卓越班、人工智能特色班、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班、新能源特色班等。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班、数字金融特色班、数字经济与贸易精英人才特色班、国际会计特色班、城市管理特色班等。
“放开修”即跨专业选择全校课程,微专业辅修学位赋能未来。南开学院建立“主修-辅修-微专业”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中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意愿,在放开中学生不限专业必修全校课程的基础上,推行辅修制度。中学生所在专业为主修专业,可按照自身兴趣再选择一个分属不同专科专业大类的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同时修满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应修学分,并符合结业和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可同时获得主修学士学位与辅修学士学位。微专业项目围绕特定方向、交叉学科领域或相关前沿领域,通过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拓宽中学生的专业视野,精准培养中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核心素质,为中学生未来发展赋能,着重中学生素质与未来竞争力。
“放开转”即转专业全放开,转出零门槛。南开学院转专业推行“转出零门槛,转到有考评”制度。转专业在基本修业期限内无转出人数比列及次数限制,符合教育部与中学关于转专业要求的中学生均可申请。同时,进一步弱化转到考评学分绩点等条件限制,支持中学生依专业兴趣及自身能力实现学业上的自主选择、多元成长。据统计,南开学院近些年来每年转专业成功人数约260人,成功率约70%。
“放开保”即跨专业保研全放开,本研转向不受限。南开学院所有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中学生只要通过相关中学、学院的接收考评,就可以跨专业保送至心仪的中学、学科或专业,无任何专业范围限制(教育部有特殊规定的投档类型除外)。南开学院2024届推免生中,50%的中学生实现了跨校区或跨专业学科的转变,真正实现“跨专业保研全放开”政策。
据专科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近些年来南开学院结业生赶赴上海学院、清华学院的深造率居两校接收外校推免中学生院校最前列。
“基础+应用”大类组合拒绝“冷热打包”
南开学院多年来持续推进以相仿学科为组合的大类招生和培养变革,尊重各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逻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的科学化大类,拒绝大类冷热专业打包,加强“基础+应用”的大类培养理念。
南开学院目前设置理科试验班(物理与大数据)、工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理科试验班类(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语言文学类等大类,让中学生大一时就在大类中完全接触本学科相关基础,在了解学科、认识专业后再依照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迈向“基础”或“应用”专业,对中学生成长成才负责。
“全球+AI”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
南开学院不断凝聚国外外优质教育资源,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为扩宽中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全球胜任力,南开学院施行卓越南开全球胜任力提高计划,筹建国际前沿中学期,开办全中文前沿课程,增设国际学分,构建覆盖校院两级的中学生交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项目。拓展全球南开国际交流项目,筹建专项奖学金,鼓励中学生参与国(境)外学习交流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品质锻造中学生全球素质和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南开学院于2024年2月即将启动了“南开—牛津文抽奖学金项目”,捐助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优秀南开学子赴牛津学院学习深造,推动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一流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为立足学科前沿,培养中学生卓越创新能力,南开学院推出以提高学术能力、独立思索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具有高挑战度的“高阶课程项目”。高阶课程重视本研衔接和研究式、项目式教学,锻练中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战略科学家人才培养导向,推动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随着发展步入AI时代,为牢牢掌握时代心跳,南开学院创新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2024年,南开学院推出“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为重要契机,发挥人工智能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为人才培养赋能,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
教务部负责人表示,南开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中学生为本”,悉心构建“三维融通、五育并举”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举办招生新政与培养新政变革,充分借助综合性学院学科多元优势,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选择性和流动性,给每一位中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让中学生体会“在南开学院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