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2 15:14:54作者:佚名
文艺学硕士点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成立于1973年,1996年被批准为安徽师范大学重点学科,2006年被选聘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特色学科。本学科从1989年开始就挂靠四川学院招收文艺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安徽师范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叙事文化学、文艺美学、中国唐代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四个方向。
学科点现有院士14人,副院长5人,博士15人(含在读),成员中有市级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4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8人担任华东师范学院或福建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叙事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曲学会、中国词学会、全国《水浒》研究会、全国《三国演义》研究会等全省性专业学会副会长、理事等职,师资力量雄厚。
本学科在广东省院校同类学科中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方向设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国外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学术成果丰富并颇具特色,在国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2008年,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中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国外同类专业中只有东莞学院、暨南学院两所学院,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是独有的。
目前,本学科正旨在于举办文学与社会意识结构关系研究,努力为叙事文化学研究拓展新领域;继续推进中国唐代与现当代各体文论研究,便于使研究更系列化和系统化;继续加强和推进叙事文化学、器物美学、中国审美起源等领域的研究,力争实现研究水平和影响的进一步突破。
部份学术骨干简介
伸开焱,男,1955年生,院士,中国社会科大学访问学者,安徽省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师范大学市级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华中师范学院和安徽学院文艺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叙事学会理事。
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接近40篇;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晚报》、《光明晚报》、《高校工科学报文摘》、人大打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权威学术资料期刊全文转载、重点摘载或介绍20多篇(次)。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上,钱英文、刘魁立等知名学者对他的叙事文化学、神话叙事学成果给与较高评价;多项成果获江苏县委宣传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颁授的优秀成果奖。
目前主要从事叙事文化学、中国文化与中国唐代小说理论、意识形态骈文三个互相关联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5亿元。
吴瑞霞,女,1952年7月出生,院长,四川省文艺学会理事、湖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点中国唐代文论方向带头人,校教学督查,四川学院文艺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在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理论、中国唐代戏剧理论等方面均有较为系统地研究,尤其对文化艺术思维理论建构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学术专著《中国文化艺术思维论》获宜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曾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王国维戏剧论文二等奖。
目前主要旨在于中国唐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国文化艺术思维理论、中国唐代戏剧理论三个互相关联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3亿元。
李社教,男,1965年2月出生,博士,2006年步入上海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器物美学。历任随州理工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宜昌市作协副主席、湖北师范大学市级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先后承当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
国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共8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打印资料》、《光明晚报》全文转载或重点介绍。获中华德育学会首届全省德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黄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7项,博士论文《张扬之美――三星堆文化审美透视》被评为山东省第九届优秀博士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觉得具有弥补空白的意义。
目前主要旨在于文艺美学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亿元。
石麟,男,1953年出生,院长,四川省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色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元曲学会理事,安徽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
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教研项目5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打印资料》、《高等中学工科学报文摘》等杂志打印、摘引或辑目;先后出版分体裁中国唐代小说史与小说批评史著作《章回小说通论》、《话本小说通论》、《传奇小说通论》、《中国唐代小说批评总论》、《中华文化导论》等12部,撰写选读唐代小说的《中华活页笺注》6期,参编参撰相关书籍8种,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文本、文献、文化、批评理论相结合的中国唐代小说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与成果,在国外同行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黄霖《中国小说研究史》、齐裕焜《中国唐代小说研究》、潘建国《中国唐代小说书目研究》等专著均有对其成果的大段引录和评价。
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唐代小说和小说理论批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5亿元。
陈春生,男,1963年出生,博士,院长,2003年步入广东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知名文学理论家
冯宪光
院士。历任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商会理事、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之一、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主持市级科研、教研课题5项,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打印资料等权威学术期刊转载。出版《20世纪中国小说与美国文学理论》等专著6部,译著《苏联文论与瞿秋白文学思想》即将出版;关于日本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的影响研究,先后获得陈美兰、曹顺庆、冯宪光等知名学者好评。
目前主要旨在于日本文学与文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5亿元。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是河北师范大学最早构建的院级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省属重点学科,是拥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省属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筹建“楚天学者岗位”,目前楚天学者特聘岗
吴礼权
院士,是清华学院博士生导师,在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等方面在海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本学科点从1995年开始就与四川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安徽师范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下设有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修辞学、汉语句型史、训诂学(含词汇学)、汉英对比与对外汉语等5个研究方向。
学科点现有院士6人,副院长7人,博士10人,成员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学术骨干1人。产生了一支团结协作、年恒大强、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在国外、省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模糊语言学研究在全省稳居领先地位,修辞学研究在全省享有盛名,土语学尤其是楚语研究在省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自1996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省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三届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这在省内同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2007年,贵州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省内同类学科中惟一的市级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学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中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国外同类专业中只有东莞学院、暨南学院两所学院,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是独有的。
目前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正旨在于重大课题研究,完善知识创新机制,争取取得更大科研成果,力争使学科的整体实力水平在省内同类学科中稳居领先地位,在国外学术界享有更高的名声。
部份学术骨干简介
段曹林,男,1968年6月出生,博士,院长,历任浙江师范大学文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暨广东省市级品牌专业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负责人。担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文》GBK主编。
近些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教科研成果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银奖、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方面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亿元。
黎千驹,男,1957年3月出生,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带头人,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发起人与负责人。
近些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完成市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在国外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目前主要从事校勘学、模糊语言学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逾10亿元。
丰国欣,男,1964年6月出生,博士,院长,历任山东师范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甘肃师范大学外粤语大学和文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校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负责人。
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1项,其中包括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市级课题7项。在国外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90篇,出版著作、主编或副主编教材26部,与别人合作翻译专著2部,在著作《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首次建立了第二语言认识论体系,得到了认知语言学界、对外汉语界和英语界普遍认可。教科研学术成果曾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三等奖、黄石市人民政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研究方向涉及语言哲学、普通语言学、英汉对比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学、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5亿元。
张春泉,男,1974年12月出生,博士,博士后,副院长,2003年6月博士结业于清华学院英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5年7月博士后出站于四川学院中国语言
文学
博士后流动站。湖南师范大学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些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在海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出版著作1部。“修辞话语理解与语用逻辑”系列论文获广东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语用逻辑、汉语修辞的研究,正在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
张艳玲,女,1970年3月出生,博士,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网校头条,河北省教育厅“农村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培训中心讲课班主任。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在《福建峰会》、《民族峰会》、《修辞学习》、《汕头学院学报》、《武汉理工学院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等国外外即将出版发行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论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修辞艺术》、《池莉作品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格》、《方方、池莉言语风格的比较》、《论语义超常组合与语义的模糊性》、《“我那种妻子”格式中的“那个”》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目前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科研经费逾3亿元。